微型课堂展风采,以赛促学共成长——长安六中2024年度教学全过程评优课活动

六中教研
创建于2024-06-20
阅读 26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展示教师的风采,不断提升教师的基本功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更快成长,2024年6月20日举办长安六中教学全过程评优课比赛活动,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进步一步提高。

  本次评优活动,先在教研组内听评课,进行研讨磨课,再分文理科进行校内评优。参与教师赛前都进行了精心准备,充分合理应用技术手段,认真制作,积极参与。

文科组

       李洋老师的授课课题是《Unit5 Launching Your Career-build up your vocabulary》,整节课以what, how, why为框架,职业猜测游戏导入课堂,引出职业相关词汇。课本阅读中的原句为材料,引导思考如何选择职业的同时,重点讲解重要词汇,总结构词法-转换法,辅以相关练习,加深学生对该构词法的理解与掌握。对课本习题进行创造性改变,总结句式。邀请学生畅谈未来职业选择与原因,使学生在模仿与练习中实现语言输出。

      何冉老师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零的突破导入新课。课堂通过“疾病改变历史”“悬壶济世、妙手回春”“医道大同,殊途同归”三部分,探讨了人类历史上的疫病、传统中医药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及西医在中国传播的阶段性特点等。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心理认同。

       王歌歌老师以《兰亭集序》的前两自然段为教学内容,风格清新,讲解清晰,层层推进。课堂以挖空法、朗读法等方法探究兰亭之“乐”,再借助重要字词,资料补充,由乐的表层原因延伸至深层原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落实,思维得以锻炼,也符合课程标准对“中华传统文化研习”任务群的要求。最后的作业布置针对性强,使得学生学有所获,获得感强。

      崔阳老师的课题《限制性定语从句》从歌曲导入,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观察划线句子。作为学生初中有过接触的语法点,学生已知的关系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崔阳老师设计了游戏并邀请两名学生上台回顾旧知,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关系词,再通过填空题作一巩固。同时,本节课也为学生解决了新知的困惑,即如何选择恰当的介词和关系代词以替代关系副词,通过几名学生上台进行选择,得出介词选择的三原则。最后,通过判断正误来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本节课的亮点在于教师采取了刮刮乐的形式来激励学生对于本节课进行总结,学生参与度高,并且能准确回忆本节课内容。在作业布置环节,崔阳老师采取了分层作业的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层次水平,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

      夏舒楠老师的课《塑造地表动态的力量—外力作用》紧扣课程标准,精准落脚。以“庐山顶部牯岭镇为什么平坦”为教学情境,设置问题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观察地层剖面图、实验视频、景观图串联起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理解不同地区外力介质的差异,感受地表形态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体会自古至今形态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同时让学生感受地表形态之美,促进人地和谐;增强学生野外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杨娇老师从语文核心素养出发,利用诵读法和启发引导法学习杜甫《登岳阳楼》,并运用比较阅读法对比分析《登岳阳楼》和《登高》在意象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引导学生感受“诗圣”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情怀。结合高考题分析探究杜甫诗歌的考查点,引导学生对高考题有初步认识。

       刘小静老师的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春晚节目《山河诗长安》出发,围绕陕西文旅成就,探究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辨析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课后引导学生立足文旅大时代,设计文创产品,体验汉服文化,游览长安十二时辰,在亲身体验中链接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内化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政治认同,培养科学精神。

理科组

      刘江江老师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一课,以游戏导入新课;随后依据科学探究的七要素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并借助Ttacker处理实验数据,学生根据呈现的位移-时间图象可以深刻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在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之后,设置“同桌之间互测反应时间”活动,不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还提高了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节课紧扣课程标准,帮助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建构自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李小燕老师以参观细胞的视频引入新课,形象生动,并且能够直观的了解细胞形态。将细胞比喻成一个加工厂,各种细胞器比喻为工厂的各个部门。通过白细胞吞噬细菌的事例,形象的说明了各细胞器之间的分工。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兼顾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既强化了结构与功能关的关系又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课堂营造出一种旅游观光的轻松氛围。

      胡潇老师的《利用直角三角形解决椭圆的离心率问题》一课,清晰地阐述了直角三角形与椭圆离心率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具体例子的分析和讲解,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从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具体问题的解决,逐步深入,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而且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张思晗老师在《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课本数据信息转化为更加直观的图像,再进行分析,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发展规律,总结规律,然后形成认知模型。培养学生综合使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邵佳老师的《直线与平面垂直》微型课依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发展学生素养为目标,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素养与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紧密结合,在探究过程中寻找核心素养的生长点.运用“情境—探究”教学模式,步步深入,注重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和整合性.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随时给学生以积极评价,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探究意识,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素养的统一.将美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教育,充分落实了数学教育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说课环节

      老师们围绕说课主题,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大家准备充分,仪态落落大方,语言表达流畅,将各自的教学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独到的教学设计,巧妙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演示,新颖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理念及实践操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和教学思想的渗透,展示了良好的教师素质和教育教研能力。

听课评委

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组织参与该项活动,各科教研组长担任教研活动评委。

      此次微型课展示活动,搭建了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的平台,同时也推动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促进了学校教师教学基本功与专业素质的提升。学校将以本次展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倾力打造优质课堂,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阅读 2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