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花开浅夏日,深研细悟共成长。为增强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夯实研究过程,提升课题研究质量,2024年5月23日-6月19日,山格中心小学开展县级课题《搭建课外迁移平台,发展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研讨活动。首先课题组核心成员赖淑亮老师组织大家一起参与了课题理论的学习。课题组成员在丰富理论储备的基础上,提升了对课题核心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为课题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君亮副校长也参加了活动并指出,希望老师们能够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实践、深入反思、及时总结,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与途径,真正实现以研促教、以教带研的良性循环。
赖淑亮老师执教《海底世界》这一课,她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个环节, 不仅让学生体会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还让学生了解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也掌握了总分和总分总的构段式,这节课学生可谓收获颇丰。
吴宏丽老师执教《我们奇妙的世界》这一课,先引领学生认真研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随后又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等方式理清课文脉络,把握事物特点,学习写作方法。最后吴老师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实践,发掘身边那些看似普通的事物,挖掘其“奇妙”之处写下来,并进行分享和点评,从而实现了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
语文课,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本课中,郑新生老师关注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如:概括画面的时候,他以凝练小标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凝练语言,展示画面,再次实践了小标题提炼的能力;在动静描写的部分,老师唤醒之前学过的动态和静态描写方法,并在本课学习中感受静态和动态描写,引导学生学法用法。
游平辉老师执教《手指》这课,由扶到放为学生搭建支架,运用表格引领,充分打开活动过程,让课堂“活”了起来。他先带着学生理解“中指”片段语言的风趣幽默,让学生自学自悟,体会其他四指的语言的风趣幽默,充分打开了学生思维和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学生在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中,将知识理解、内化再输出,这样在语言实践中语文要素就得以充分落实。
陈淑敏老师执教《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在阅读教学中, 她 为学生搭建有效的“阅读活动支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陈老师抓住了父亲的“反常”表现,用“反常”作为阅读“支架”,让学生在自读中先找一找李大钊身上有哪些反常表现;再想一想,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为什么李大钊有这些反常表现。在随后的交流中,她分别聚焦于“反常神态”“反常言行”“反常外貌”,体会李大钊的品格;然后再回头“透视反常”,直抵李大钊的精神。“反常”支撑起了整个阅读的探究过程。
赵雅芳老师展示的《为人民服务》一课,能结合课文特点,以清晰的脉络就作者如何一步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展开了详细分析,并以第二自然段为例,归纳总结议论文讲清楚观点的方法,即引用名人名言、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使学生学有所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各自的见解,获得了许多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杨蔚雯老师执教《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这一课,最妙的在于问题的启发,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深入,引导学生去探寻答案。在启发的过程中,还有拓展,让学生由浅入深理解了本课的重难点。
张明华老师执教《雷雨》一课中的识字教学,识字意识非常自觉、非常到位,既扎实有效,又灵动巧妙。整堂课,识字融于阅读教学全过程,识字突出重难点,识字与字理文化相结合,识字在语境中,识字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等。
林燕卿老师执教《荷叶圆圆》这一课,她教态大方自然,声音亲切很有亲和力,板书设计有创意,将整节课的内容富有生趣地表达在黑板上。林老师通过朗读及多种方式让孩子反复品读文字美,并且通过小诗让孩子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灵动美,落实言语实践,关注学生思维美。
陈淑敏老师执教 《表里的生物》这一课,她对学生学习实践的指导很到位。在审读课文题目时,搭建认知支架,出示“怀表”和“蝎子”,将“怀表”和“蝎子”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在把握主要内容时,搭建表格支架,引导学生从“我”最初的观点、“我”发现的经历和“我”最终的结论三个方面把握内容;在探寻“发现”的意义时,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从简单“思考”走向深刻“思辨”。在学生探寻“结论是合理的、可信的、科学的”时,陈老师发出了三项动作指令:找一找,写一写,议一议,三项指令操作性强,学生运用自如,卓有成效。
赖淑亮老师执教《草原》这课,重视学生的读书实践。针对课文特点,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尤其是朗读,前后学生读书用时很多,而且采用了多种读法:精读、略读;朗读一一引读、轮读;默读一一带着问题读,通过读书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记忆语言、陶冶情感。学生读得主动积极,使学生从读中学会读书。
游平辉老师执教《自相矛盾》这一课,巧妙地把生字词的学习放在随文学习当中,没有打断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了学习活动的连贯性和顺畅性。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最重要的是学习的迁移,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教而不研,则教必失之肤浅;研而不教,则研必失之深晦。课例展示后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赖淑亮老师带领课题组成员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展开了评课研讨。结合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讨论具体的解决方案,积极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难题,提出中肯的评价和建议。整个研讨氛围浓厚,精彩演绎了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充分展现了评课议课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又一次携手同行的课题研讨活动让我们的教师知之愈明,行之愈笃。这个夏天,我们正在“积蓄”力量,遇见更好的自己,努力做好教育路上的点灯人。
供图:课题组成员
编辑:陈淑敏
一审一校:赖淑亮
二审二校:吴君亮
三审三校:林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