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请学会分类思考

周立斌
创建于2024-06-19
阅读 4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99年,我第一次当班主任,还是高三班主任,13个同学!学生迟到家常便饭。上课像菜市场。班级戾气很重!在我接手这个班前,在高二阶段,原班主任和学生发生过剧烈冲突。我接班期间,记忆最深的挑战两起:

1、一天,一学生违纪,我批评他,他满脸看不起我:老师,你算什么?你赚的工资不值我爸一天抽烟喝酒的钱。

2、另一起是,有一次午读。教室很吵,我站在前面,一脸愠色,但好像不存在。然后我让学生静下来,其中一个学生豁然站起来,指着我吼叫:你为什么声音那么大?我当场不知所措!很狼狈!当然,也有同学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要拉住想冲向来挑战我的学生。

经历一些一触即发的“战争”情景后,我总结,对学生要进行“分类管理”,区别对待!

所以读到王老师的“分类指导”,我是眼睛一亮!

在《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中,王晓春老师很重要的的一个方法论就是“分类”:班主任的角色分类,影响学生的手段分类,班主任分类,班风分类,问题学生分类。这为诊断各类教育问题提供了大的思路。

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革命一个重要的方法工具,就是阶级分析法。阶级分析法本质就是分类法。所以《毛泽东选集》,开篇就是“中国各阶层的分析”。通过分类,调查研究,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对策。

读一本书,固然要学习他的观点,更重要的还要学习他的立场和方法论。王晓春老师这里,鲜明的立场是学生立场,教育立场;比较科学的方法论是分类思想。

阅读 4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