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师分院/通化农校【教务处】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聚焦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
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创建于2024-06-19 阅读3157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落实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教育理念大讨论工作,明确今后符合我校实际的教育理念,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学前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通化师范学院分院于2024年6月18日,成功举办了“聚焦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2024年第一届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会”。

     通化市教育局贾立群副局长、李忠玉科长,通化市教育学院余璐院长、马秀梅主任,通化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李春琴、副院长宋铁莉,通钢一园园长吕成敏、通钢二园园长于晓丹、朝族幼儿园园长李锦花、通化市幼儿园袁畅,东昌区江南幼儿园园长王媛、东昌区环通幼儿园园长赵骏,以及部分公办幼儿园教师、通化师范学院分院、通化农业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近百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由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科研处王辉处长主持

通化师范学院分院党委书记于洋同志致辞

     于洋书记在致辞中代表分院向前来参会的领导、专家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到,回望学校近百年的办学历程,数十载的砥砺前行中,我们逐渐探索出一套相对完备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为通化地区培养了一批批幼教精英和文化艺术工作者。

     进入新世纪,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进一步向域外扩展,从2000年开始,共分9批次,承担了内地西藏班的培养任务,为西藏自治区培养了文化底蕴丰厚、综合素质全面、专业特色突出的复合型学前教育人才。藏族毕业生已经在西藏地区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学生们的成长故事和成功经验成为激励更多西藏学子走出高原、追求梦想的典范

     迈入新时代,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中职院校实现高质量课程体系发展,更要加强技能性训练和实践性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聚集学术资源,广交学前教育专家人才,与通化市内学前教育同仁共同为加快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课程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化市教育学院余璐院长讲话

     余璐院长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我校在幼儿教育,尤其在艺术幼儿教育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育局提出教育大讨论之后,分院行动非常迅速,不仅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研讨,而且在研讨之后将研讨成果转化到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置、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文化底蕴等方面,仅在一学期之内就有所转化。

     余璐院长对以于洋书记为首的全体领导班子和全体幼教老师深感佩服。未来在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发展方面,学院将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务工作,也祝愿通化师范学院分院的明天无限辉煌。

通化师范学院分院王青主旨发言

     王青在发言中全面分析了作为一所有着40年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历史的师范学院分院,在不断扎根通化大地,聚焦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各种路径探索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面对未来,就如何尝试以“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主线,以“高质量”为追求,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提出三点思考,并结合未来学校转型提供了三个行动方案。

通化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宋铁莉副院长做学术报告

     宋院长从高等教育角度对学前教育高质量课程体系面临的挑战与学前高质量课程体系的优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如何增设技能基础选修课程,提高毕业生艺术素养;如何强化实践课程指导,提高毕业生教学能力;如何调整通识课程结构,拓宽毕业生知识的广博度,做了详尽的阐述,使我们受益匪浅!

通钢第二幼儿园园长于晓丹发言

     于园长从五大领域学科整合到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政策解读,结合案例分享了学前教育如何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构建幼儿园高质量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研室主任潘月芳作经验交流

     潘月芳主任结合语文学科优势,分享了在构建学前精品专业中发挥的作用。在学科基础方面,教师利用每节课3-5分钟时间,带领同学们诵读经典、传承经典,并开设语言表达能力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素养。其次,为提高学生专业实操能力,学校设立绘本阅读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图书馆实践完美结合。此外,我校积极响应 “吉林省关于组织开展推普润乡土计划”的号召,组建“推普润乡土实践活动”项目团队。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培养出具有良好语文素养、能够适应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的幼教人才。

音乐教研室主任刘丹阳作经验交流

     刘丹阳主任强调:音乐学科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着贴近学生实际的原则,努力探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新策略。重点培养学生幼儿教育所需的唱、弹等技能,注重在钢琴、声乐、乐理视唱、奥尔夫等专业课教学活动中渗透并融会贯通。通过教学活动,艺术竞赛等形式,强化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打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特色。

学前教育教研室主任朱静作经验交流

     朱静主任从课程构建和课程实践两个角度阐述了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作用,通过蒙氏教学法引领学生动手、动脑,学思结合,突出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不断地模拟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评估、调整、反思和总结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发挥关键作用。

思政教研室主任马敏作经验交流

     马敏主任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政小课堂”走向“思政大课堂”三个层面阐释了我院建设高质量思政课程体系的经验,通过视频、图片等展示,重点介绍了我院在“红色精神润心 思政铸魂启智”大思政课专题实践的经验,对标我省“464”产业新格局对我市的定位,立足通化地缘优势,全面推介通化市特色文旅资源,展示“七色通化”亮丽名片中我院设计实施了8个研学项目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STEM案例分享环节

     为了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与对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全面推进《中国 STEM 教育 2029 行动计划》进程。我院教师在近两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的STEM 教育“主题项目式学习”案例征集活动中荣获国家级Top10奖项一次,省级特等奖两次,一等奖四次,二等奖一次,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计算机教研室主任赵敏作STEM案例分享

     赵敏主任分享STEM案例《Scratch编程数字化故事》,突出在跨学科整合中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的收获,为他们今后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奠定科学思维的基础,学生的科学、设计、工程和数学思维得到了质的飞跃,2023年荣获全国高中组TOP10。

美术教研室主任李晓丰作STEM案例分享

     李晓丰主任从5个方面汇报了教学改革及学科融合进程,围绕主题是“书法.篆刻.文化.传承”。以书法、篆刻为表现形式,融合国学、科学、多媒体技术等相关知识,在教学楼一楼门厅设计一面120cm×540cm主题文化墙的学习创作过程!

舞蹈教研室主任胡树新作STEM案例分享

     胡树新主任作为通化市政府批复的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句丽乐舞”代表人,分享了在职业学校进行“学非遗.展非遗”活动的引领下,利用寒暑假带领2020级学前专科班学生创作“高句丽乐舞”的过程。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此次研讨会既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交流会、也是兄弟单位之间学习、交流的促进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观摩提高、交流研讨的平台,真正实现研中有培,以研提质,以培促学,形成“研培”相互促进的良性教研生态。学前高质量课程建设我们永远在路上!

     文化因践行更有生命力、

     课程因实践更有生长性、

     理念因为运用才更灵动、

     研讨因为聚能才更增益!



审核:王    青

撰稿:范晓琪

责编:邢梦桐

摄影:高    峰  宫润涛


阅读 315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