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幼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阳光七幼·家庭教育篇】《 孩子的有些坏习惯可能是你纵容的 》——灵武市第七幼儿园小五班读书沙龙第三期

创建于06-19 阅读388

       如今的孩子太多人宠爱,什么都不缺,衣服,玩具,吃的玩得太多太多。家长的溺爱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受控制。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一定要坚决说不,学会“狠心”拒绝,切不能纵容孩子的任性哭闹。孩子的坏习惯一定要及时纠正,否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很不利。如果孩子有以下四个坏习惯,一定不能纵容,要及时帮助孩子改正。

第一、随便捡东西吃!

       孩于在两岁之前,会有一个口软期,看到什么,会先放到嘴里尝一些。这是他们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成长的一个阶段。大多数孩子都有过捡东西的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因此形成了坏习惯。对于孩子而言,东西掉到桌子上、掉到地上,东西掉在水里,掉在外面,是没有太大区别的,东西只是掉了而已。他不会想到“妈妈只是吃了掉在家里桌子上的食物”,也不会辨别地去想“如果掉在外面的桌子上,妈妈是不会吃的”。因此,食物掉了就是掉了,只要没有外包装,直截了当地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就好,至少也要捡起来清洗之后再吃。不必为了一点点的可惜,而误导了孩子。

第二、任意扔东西!

        当孩子渐渐长大,就要淡化他们扔东西的行为了,同时也不要让孩子形成“我乱扔东西时,父母会格外关注”的印象。比如平时对孩子的行为不闻不问,而当孩子乱扔东西时,就大呼小叫。对于孩子而言,这会让他们形成呼唤父母模仿意识,最终养成乱扔东西的坏习惯!

第三、破坏性行为!

        孩子形形色色的破坏行为动机复杂多样,父母应该区别对待,切不要不分情况,训斥或打骂。对于有意破坏应加以制止,要指出危害,教育孩子今后不要再发生,对于无意破坏应该谅解,并给予安慰,对于探索性破坏和模仿性破坏,要讲清道理,在适当的时候和安全的环境下,允许孩子探索和模仿。

第四、攻击性行为

        很多孩子都有咬人、打人的阶段,尤其是打自己最为亲密的陪伴人。比如妈妈,这同样也是孩子的一种成长模式。形成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也可能是一种自我发世,还有可能是单纯的模仿。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出现攻击性行为,父母要及时纠正,并适当淡化就好。如果孩子在三岁左右,攻击性行为更加强烈,那么就需要及时调整孩子所接触的东西,比如所看视频有没有打斗、攻击性的情节,周围的人有投有相互打斗、不友好的行为。

家长阅读

        平时父母还要身体力行地做孩子的榜样,尽可能的温文尔雅、礼貌待人接物。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很多孩子也会逐渐比较以自我为主。而孩子的这种行为与家人的过度溺爱、娇惯有极大关系。当孩子因为没有得到满足而大发脾气、任性的时候,父母却妥协、退让,最终助长了孩子的情绪,养成坏毛病。所以,要让孩子知道有可为有可不为,同时家有家规,每个人都要好好地执行。只有全家人态度一致,方向一致,才能调教出有好习惯的孩子。

        当孩子培养了一个新习惯或有明显的进步、突破,可以给孩子一点奖励,以此增加孩子的动力,让孩子继续坚持!

家长感悟

       很多幼儿园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在父母的纵容下形成的。当孩子第一次做了错事,父母一定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予以制止,否则一旦形成恶习,改起来就难了。

       有时侯,父母对孩子偶发的不良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沉默态度,这也是不对的。须知沉默也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心理的暗示。它会使孩子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可以,于是放手去做,终成恶习,贻害终生。

       远离坏习惯,养成终生受用的好习惯,家庭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孩子也就比较容易走向成功。

培养良好习惯小建议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无论是学习、生活或是未来的工作,好的生活习惯一定 会让孩子受益终身。“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习惯也需要长期培养和保持。

       希望家长们能够珍惜幼儿成长阶段的黄金时期,多一点耐心,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习惯,一起度过快乐、美好、有意义的童年生活!

             编辑:党丽蕊

             审核:白雯婷

             时间:2024.6.22

             单位:灵武市第七幼儿园

阅读 38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