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乍看来,文字是朴实无华的,但仔细欣赏,就觉得那种淡雅,也是经过自信琢磨反复推敲得来的。虽少了安意如辞藻的华丽和诗意,但仔细读来还是别有一番韵味。每次读来,都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记得最初读《城南旧事》还是在学生时代,如今在读已为人师。说来第二次读却读出了不一样的体验。
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写城南旧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等等。如果说哪一节让我感触深刻,那无疑是《惠安馆》。《惠安馆》的女疯子和随时转变身份的妞儿和小桂子,以及最后结尾的模糊化处理,带给我一种极其不真实的感觉。我难以相信,那个清晨在齐化门被偷偷丢弃的小包裹其实一直暗自生长在秀贞周围,和秀贞一样,她们的眼睛下都有泪窝,她们都一样渴望着彼此,以至于她们的相遇到最后的一起消逝,都让我感到不真实。等那个从来没有露面的思康三叔又让我看到中国传统家庭中很旧很旧的一面。我眼中的思康不是秀贞眼里的那个痴情郎君,他也不像一直寄居在英子家的德先叔。同样在北京大学读书,一个是顶新的新青年,不顾身份在自己还死生未卜颠沛流离的状态下带走密斯黄,读易卜生的《傀儡人生》。这个思康和德先完全是反例,思康就是那个傀儡,我想象中她应是被一个已死相逼的老母亲所困,最后留在了他的老家,连一封信也没有再来。或者我更希望他与旧礼教做了鱼死网破的斗争,早就自挂东南枝了,这样,最后也能算是一个小团聚。
有人说上海是张爱玲的,那北京是林海音的一点也不为过。北平故思承载了林海音对北京的无限怀念与赞叹,其中城墙、天桥、四合院作为北京的三宗宝而被人们所熟知,老北京的生活让林海音倍感亲切,从她的笔下也让无数人对北京充满无限遐想,她的一生在忙着回想北平市井风貌,访母爱忆儿时,亦或苦念北平。这不仅让我对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满怀感恩之情。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在洛阳,博学经籍的许慎完成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才华横溢的班固用二十多年,著成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在这里写就中国第一部农业专著《齐民要术》。司马光写成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左思的《三都赋》曾一度使洛阳纸贵,曹植的《洛神赋》、张衡的《二京赋》,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文采飞扬,传诵至今。
师友杂忆中,林海音对胡蝶的遥念,对沉樱的遥想,以及谈老舍讲从文,再到“雅舍”主人梁实秋先生的几封信,让我不仅联想到我的师友,或许将来某一天我也会执笔回忆我的童年玩伴,亦或是遥念远方的孙大莹,笑谈身边的廖王邵赵毛刘……亦或许还有更多的赵钱孙李出现在我的回忆里也未可知。这样的快乐,正如沉樱所言:我不是那种找大快乐的人,因为太难了,我只要寻求一些小快乐。
爱的漫谈,对我而言并未有多大的感触,但还是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为献身教育而来到人家的老处女校长纯洁无私的爱情的叹息,还有那个高高的、冷冷的、带着姜汁味女人的亚芳兜兜转转追究还是遇到了张荫祥,一株迟开的杜鹃,终究还是开了。不管是像扇子的爱情还是奔向光明,无疑都是在表达一种纯洁无私的爱,不得不承认那个年代的爱情是纯粹的,在当今物质横流的社会可能听起来是个笑话吧,谁知道呢?只是我清楚的知道,对于爱情,我是幸运的,甚至比所有人都要幸运,我的爱情虽无大富大贵,但相濡以沫就是我想要的快乐。
总的来说,《城南旧事》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它通过生动的人物描绘和情感表达,深深地打动了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许多温暖与美好,也得到了不少启示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