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塑造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其核心要素,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牢牢抓住人才工作这个关键环节释放人才活力,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打通教育、科技、人才的循环堵点,营造激发人才活力的创新环境。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站在历史新起点,我们应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内在一致性和互相支撑性,从体制层面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释放人才的创新活力,需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循环机制。历史经验表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基础是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否则,即便出现有利的技术扩散、产业转移和大规模需求市场都难以维系。按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国教育科技人才循环畅通的关键在教育,而创新人才培养,特别是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则是打通教育科技人才循环的关键节点。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来源于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中能够发现新科学,新科学能够演绎出新技术,新技术则全面推动新的应用研究,构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高效运转的科技研发闭环,再进一步形成新业态、新产业,推动产业链条的升级、延伸和发展。
推进高校分类管理和综合改革,集中办学资源要素,突出优势特色,优化学科建设布局,加快构建一流大学体系,着力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引进世界一流的教育家、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发现识别和培养具有世界级科学大师潜力的科学家。优先在高水平大学新建一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球科学等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布局一批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空间科学、新能源等领域前沿科学中心,促进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高端人才。
在人才生态系统中,环境是首要关注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创新人才能否充分发挥效能,推动生产力提升,主要在于能否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和事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为此,要加快形成利于人才培养、适于人才成长、益于人才创新的社会环境,增强对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的长效吸引力;要推动人才生态环境现代化,打通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流动诸环节,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扩大人才对外开放;要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优化人才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