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省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但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的正确指挥、统筹部署下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期间加大了师生对疫情发展情况的担忧,加之长时间在家中上网课,很多家长和师生可能会处于一定的心理应急状态中。为此,我校为广大家长和师生提供一些疫情期间自我心理防护的指引,希望家长和师生能积极做好心理自助防护工作
可能出现的心理不良反正
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孩子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各种家庭聚会被迫取消,不能约上三五小伙伴一起玩乐,并且还要经常洗手、戴口罩、居家不许外出,课堂教学 转移到网上学习等等……这种长时间在疫情阴影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与外人隔绝的居家生活,确实会给人们带来紧张、恐慌的心理。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阶段,对于疫情的关注加之生活空间的缩小会让学生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在认知上,可能因为过多摄入疫情相关新闻和真假难辩的消息而无法对疫情作出科学的判断,甚至会出现灾难化的想法;在情绪上,会出现无聊、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困扰; 在行为上,会无所事事,懒于学习、不思读书或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电视; 在人际交往上,会产生人际交往范围极窄(缺少同伴交往)、交往能力和欲望都下降、易与家人争吵等问题;在躯体化反应方面,可能会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问题、消化系统问题、饮食问题和睡眠问题,也可能因为对疫情的担忧出现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症状或出现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
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⑴ 家长方面:
健康科普,与孩子一起学习防疫知识
相信政府和科学权威的信息与知识,不传谣、不造谣、不信谣,理性接纳事实,既不盲目自信,也不焦虑恐慌。疫情期间,也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卫生习惯的好机会。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的,勤洗手、多消毒、戴口罩、不聚集,预防病毒传染。同时,配合学校防疫工作进行,按时申报家庭健康情况。
以身作则,做好自我管理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模仿家长的行为。在行为习惯和情绪调适上,家长都需要做好榜样,保持理性,积极应对,规律生活,给孩子传递战胜疫情的信心。在行为习惯上,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做“手机的奴隶”。均衡饮食,给自己和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餐食。在情绪调适上需要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尝试用正向的思维去思考,让生活充满正能量,也给孩子带来温暖与信心。
关心孩子,陪伴孩子成长
在这段时间里,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长,不仅需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可以每天晚上抽出时间与孩子聊天谈心,了解孩子这段时间的感受与困惑,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在空闲时间,可以陪伴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活动,给孩子多一些“高质量的陪伴”。需要注意的是,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难免会产生更多摩擦,要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耐心教育。
⑵ 学生方面:
劳逸结合,做好居家计划
突然的假期给了我们更多自我支配的时间,还有不少的同学趁着这段时间“弯道超车”。所以,在假期要做好详细规划,划分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娱乐时间,屏蔽电子产品的干扰,按照日程表安排每日的生活学习,给自己更多的生活掌控感,让自己在假期中有所成长。同时,在家里也可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例如跳绳、仰卧起坐、健身操等,增强免疫力。
调适心情,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难免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可能会焦虑紧张或者觉得空洞无聊,及时觉察自己的心情,通过写日记、与他人倾诉等方式抒发,或者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缓解。允许自己存在负面的情绪,不需要一味排斥它或者进行自我贬低。我们的计划可能被打乱,生活方式也让我们感到不适应,像以前一样保持平稳的情绪状态是很难的,但如果我们排斥自己的“焦虑”,会让自己更加焦虑,进入死循环。同时,尝试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虽然没有办法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但是我可以重新制定计划”,“虽然疫情让人恐慌,但我相信我可以照顾好自己 ”。我们可以肯定自己度过这段日子时付出的努力,肯定自己面对负面情绪的勇气,肯定自己积极正向的思维,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保持联络,与人倾诉自己心情
虽然不可以走访亲友,也不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游玩,但是我们还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和他们保持联系。和家人、朋友通过视频的方式聊天,聊聊大家的近况和最近的心情,互相给予支持和鼓励,一起度过这段日子。现在短暂的分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重逢,等到疫情过后,我们再一起相聚!在家里,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变多,可以多和父母聊聊天,了解一下他们以往的趣事,倾诉一下自己的烦恼,走进彼此的内心。也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一起做做饭,享受其乐融融的生活。
及时求助,加强与父母老师沟通
如果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睡眠,无法用自己内在的力量来自我调节了,应及时通过和父母沟通,或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自己内心感受,通过家长老师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调解情绪小方法
一、练习呼吸放松法
可以用作极度焦虑时候自我缓解使用,也可以用作生活中的自我调节,每次练习时候可以做3-5分钟。为了好记忆可以称呼为315呼吸法。
请你用一个舒适的姿势半躺在椅子上,一只手放在腹部,另一只手放在胸部,注意先呼气,感觉肺部有足够的空间,来做后面的深呼吸,然后用鼻子吸气,保持3秒钟,心里默数:1-2-3,停顿1秒钟,再把气体缓缓地呼出,可以在心中默数:1-2-3-4-5。
吸气时可以让空气进入腹部,感觉那只放在腹部的手向上推,而胸部只是在腹部隆起时跟着微微的隆起,要使你呼气的时间比吸气的时间长。
二、练习情绪监控技术
情绪监控技术即记录每天心情变化,连续记录,形成情绪记录曲线,会发现这个是曲折波动的,也就是说情绪一定有,而且有波动。这样会清楚看到情绪波动是正常现象,如同心电图,知道这一点,就会更好进行情绪管理。
具体方法如下:每天分三个时间段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打分:起床—12:00,12:00—18:00,18:00—睡觉,然后把每天的分数制作成情绪曲线。
也就是说,中午12点时,对起床到12点这段时间里的情绪进行打分,下午6点时对12点以后的这段时间里的情绪进行打分,晚上睡觉前或第二天起床时,对下午6点以后情绪进行打分。
情绪最低落是1分,情绪最高涨是10分,分值等级自己划分。
如果在某个时间段时有情绪波动,就取平均分。大家在隔离期间或者平时都可以做这个,作为自我情绪管理的工具,也是坚持自我意志力练习的活动,看似每天记录3个数据,但是连续坚持3个月,你会发现并不容易,可正是因为不容易坚持,一旦做到就有了积极体验。
三、写假期居家日记
每天进行日记记录很有必要,及时留下一点感受想法记录,才会成为历史,留下痕迹。历史与过去不同,过去就是随风而逝不留下记录,而历史是要记录留下文字图像东西的,这些东西过了五年十年再回顾,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当然,我们是指心情上,那时候的你回首这段时光,会感恩感激感谢心情居多,但是如果不留下你的记录,就只能凭借不靠谱的大脑记忆,偶尔惊鸿一瞥而已。
教师应做好学生心理防护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心理辅导师
学生在疫情应激状态下难免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适度的焦虑是个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利于应对压力。“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是第一免疫力”。疫情来袭,所感受到的恐慌、焦虑、愤怒、悲伤、无助、无望等情绪,是每个人面临危机与灾难时的正常心理反应。要感受并接纳这些负面情绪,心里就会变得安定。教师一方面要有效的避免自己将自己的不良情绪“传染”给学生,为学生创设稳定的心理环境。同时,作为教师要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不仅是尊重,更是关爱、理解和接纳。让他把情绪宣泄出来,表达他的不满,这样就解决了一大半的问题。掌握倾听的习惯、态度和技巧,有时比多说更为重要。
努力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师
指导家长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抱怨、不唠叨,掌握良好的沟通交流模式,才能助孩子一起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维持稳定的情绪,减少冲突。
疫情当前,疫情防控不可松懈!
希望大家在做好防护,保证健康的情况下,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安排好生活和学习,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编辑:张志明
初审:李晓宇
终审:孙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