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书体创始人档案馆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王厚堂功夫墨国际展与一本英文版书籍1949-1986记录中国顶级艺术家的奇缘

创建于06-19 阅读1101

2024年6月12日,美国佛教联合总会名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以及中国寒山寺方丈等一行几人来到科恩艺术中心功夫墨《心经》展览现场参观。展览大厅的桌子上摆放着几本英文版书籍,我不经意间随便翻开了其中一本。在这本书中竟然看到了“王樹”这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名字。凝视着王澍与耿颖专心绘画的书中插图,想起我与老哥王澍在一起的那些岁月。

在文革时期,王仲年先生、王澍父子从京城遣送回原籍(山东烟台石岚村)接受劳动改造。在那个政治氛围浓厚的年代,大多数乡里乡亲对他们都采取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而我却不同,因为我钦佩他一家人的文人品格,看到他们一家的遭遇很是同情,于是,我就尽自己之所能及的能力,给予这对患难中的父子照顾。他一家见我真诚率真、做事利落,并且对我祖上多少有些了解,(我爷爷也是文人)也就打心眼里喜欢上我这个在当时年代还能勤于书法,颇有上进心的青年了。

这父子俩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尤其是王仲年老先生,自上世纪30年代起就已是当时中央美院等院校的教授,曾与同窗好友徐佩蕸、孙宫符、王雪涛、李苦禅等人共创九友画社,名重一时。他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等举办个人画展。由于是东方画家,他在风景油画中融入了不少中国的艺术韵味,使人感觉到在规规矩矩近似学院派的油画技法中又有不少清新的东西,故颇受欢迎。他不但诗、书、画方面影响深远,单是外语就精通五国语言。他父子二人一有机会,就对我加以指点。从书法历史到各家流派,再到博取各家之长,展现个性之美,细致入微。日久月长,我在王老先生身上承袭了情操、情感、气质的积淀和塑造,对书法创作的感觉尤为深厚。这也为今后我在武术书法融合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王老先生赠送我一幅作品“厚堂清婉”,得到老先生对我的赞赏。“清婉”为清新美好,并寓意了超凡脱俗、睿智、温文尔雅、是个谦谦君子。

王仲年先生我以师礼相待,王澍虽然年长我10几岁,但是一点也不影响我与王澍大哥成为无话不谈的莫逆之交。一次他来我家,那年月生活居住条件不堪回首。我们同睡一炕彻夜畅谈,我把心中积久的疑问,问了出来:老哥,你今年都40多了,怎么不成个家啊!唉!兄弟啊!你看我现在这个样,还能成个家吗?我说:无论怎样也得给祖宗留个后吧!停了一会!王澍满眼含泪,他又意味深长的说:我的好兄弟,我现在每天吟诗作画不也是留后吗!当我百年之后,你看到我的诗,家墙上挂着我的画!不是一样会想起我吗!王澍精神境界之宽阔、品格之清净,对我影响极深。

那个年代,外国政要来华访问,周总理与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在陪同来宾观看东方歌舞团的演出时,对舞台上的优美舞蹈画面赞赏有加,留下一句“如果能把这瞬间场景用绘画作品表现出来作为国礼送给外国朋友该多好啊”——当时在场陪同观看演出的东方歌舞团团长王琨便深深的记下了两位革命家的对话;之后,王琨团长寻遍国内知名画家,最后选中了王澍的绘画艺术风格与东方歌舞团的的许多舞蹈神韵近似,便四下打听到王澍的下落,随即派晓玮女士从烟台将王澍借调回北京东方歌舞团,专司画作以赠来宾。

                东方歌舞团感谢信

                  王澍手书介绍信

王樹回京的档案资料也是我帮忙办理的。临别之时王樹情感所致为我赋诗一首相赠:

西辞东京走蓬莱

藏书十年可开怀

今日又上长安去

朋友深情俩培栽

我结婚那年,在北京王樹还特意画了一幅画当作贺礼祝贺,自北京分别以后,就失去了信息,那个年代 ,通信,交通及其不便。也曾多处打听,都未曾找到。

            王澍赠送的新婚贺礼《嫦娥奔月》

                与王澍在北京的合影

直到2005年秋天,我在北京飞往烟台的飞机上,与王澍幼弟王泽竟然在时隔20多年后,却阴差阳错地坐在同一排座位上;即此,才知道王澍已于1984年英年早逝。王泽将随身携带的一本王澍画册代王澍签名赠与我,故人驾鹤已西去,唯留长忆在人间。

没想到在我的《心经》展览现场,竟然与曾经的挚友产生了这样奇妙的关联。仿佛有种神秘的意念将我们相连。虽然天人永隔,但那份情谊和影响我极深的精神境界永远留在我的心中,而王樹的艺术精神也仿佛在这一刻跨越时空,与我的作品一同闪耀在这展览的现场。

心经展览现奇缘,

佛光普照映大千。

众生共聚参禅意,

智慧同开悟道先。

经卷飘香传古韵,

禅音绕耳入心田。

此中胜境难言尽,

只待有缘来共瞻。

                           王澍绘画作品

                         王澍绘画作品

王澍之父王仲年先生八十五岁时作品

                     王澍之母绘画作品

阅读 1101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