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扎染——植物染料

创建于06-18
阅读 22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一次和小朋友一起调配扎染染料时,大家对五颜六色的粉末很好奇,他们这个看看,那个闻闻,为什么这个粉末加水可以染衣服呢?这个粉末是什么做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通过观看靛蓝的制作过程,孩子们了解到了,这些粉末是用植物的根、叶、果.......制作的,这时意宁说:上次苏子裕在艾叶地里摔一跤,他的裤子被染成了绿色,那艾叶应该也可以做染料。

第一次染料实验——艾叶

在孩子提出用艾叶制作染料,我决定追随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去探究,于是有了第一次的实验——《艾草染》

采摘艾叶

将艾叶撕碎,捣出汁液。

问题:没有加水的小朋友没有绿色汁液,加水了的小朋友有绿色汁液。

过滤,染布。

白色的布被艾叶汁染成了好看的绿色,小朋友对这样的结果表现出非常兴奋

第二天小朋友看到挂在扎染区的布变成了白色。小朋友猜想,可能艾叶不能制作染料,应该选背的材料,但是对于选什么材料也不知道了。

植物染料调查

第一次实验的失败,我们发现孩子们对制作染料的经验还是积累的太少,于是我们发动家长陪孩子开启一场大自然的寻色之旅大调查,让孩子们对自然界的染色材料有一定基础。

00:38

第二次染料实验——火龙果

在调查表交流会上,大家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雨晨说有一次我在幼儿园吃火龙果,把嘴巴都染成了红色呢。奕青说我妈妈告诉我桑葚可以染出紫色,铭铭拿出调查表说我也有桑葚。奕青紫色很好看,于是组员们决定用桑葚作为染料。(在孩子准备原材料时,发现桑葚已经下市了,奕青妈妈给孩子们提供了第二种方案。)

01:33

在洗的过程中原本红色的布又变成了白色。

问题:两次实验的失败让孩子们受到了挫败,兴趣也也逐渐减弱。

分析:孩子们失败的原因是对染料制作不了解。

策略:投放书籍《草木染大全》,让孩子自己查阅书籍,寻找答案。

大家在翻阅书籍时发现了好多可以染色的植物,大家一致认为栀子果染出来的颜色很好看。

俊博查阅书籍时发现制作染料的材料里面有一种白色粉末,他问我是什么,我告诉他这是明矾。第三次实验拉开序幕

认识栀子

01:10

在查阅书籍过后,小朋友知道先要把栀子果煮一煮,过滤出栀子水,在加入明矾,

00:35
00:34

最后他们把扎好的布放在染液里面浸泡,下午负责清洗的优优和欣妍迫不及待的拿去清洗,发现这一次没有像火龙果一样掉色,染料制作成功。

00:15

小朋友根据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第四次实验——火龙果+明矾

栀子扎染成功后,逸心提出想在火龙果染料里加入明矾试一试,看看效果

清洗后小朋友惊奇的发现,加了明矾的火龙果染料扎出来的围巾很成功。

第五次实验——紫甘蓝+明矾

在一次区角活动时,我听到奕希说:怎么没有紫色的染料了?雨萱和明宸在阅读区听到,马上拿起《草木染大全》翻阅,他们告诉奕希,紫色的染料可以用紫包菜做。就这样第五次实验无声的开始了。

通过最后实验结果的对比,孩子发现没有加明矾的两次都失败了,加了明矾的三次都成功了。最后确定明矾真的可以固色。

教师反思

1.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升 

在选择染料“艾叶一火龙果-栀子果一火龙果—紫甘蓝”上,小组成员大胆假设,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好地提高。不断试错,在“提问一猜想-实验一反思”中不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2.数据分析能力有所提升

小组成员认真观察每一次实验成果并反思“为什么会掉色”。通过不断记录与收集数据,最终发现“固色”的好方法,幼儿的主动性和坚持性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3.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小组成员变得善于分工与合作,在计划好每一次的设计图后,他们都会重新安排自己的分工,谁收集什么,谁做什么,都是井然有序。同时能够观察与发现,在我投放书籍之后,马上翻阅查找资料,发现明矾可以固色;在五次实验中,对比结果,寻找答案。幼儿的团队意识、表达能力及自信心都有所提高。

1.教师退后,放手幼儿  

教师放手让幼儿大胆实验,在项目中既是观察者,也是引导者。放手让幼儿去试错、去思考、去验证,就像第二次实验、第四次实验和第五次实验中,幼儿先后发现了明矾可以固色,冷染和热染的不同区别,让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越挫越勇,从而大胆地往前迈进。


2.尊重幼儿,支持幼儿

教师要立足幼儿视角,和幼儿一起参与项目的所有过程,感知幼儿的真实反应,倾听幼儿的想法,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要将主导权交给幼儿,适时介入,结合实际探究过程提供相应的环境支持和材料支持。

在每一次实验过程中,教师作为观察者和幼儿一同参与实验,更多的时候是以倾听者的角色参与其中,在幼儿试错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帮助(提供书籍、视频等参考资料),而非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尊重幼儿的话语权。

课程总结

班本课程是跟随孩子兴趣,以孩子为主体所进行的课程,我们通过每个环节与孩子们进行对话,由孩子的第一感受进行课程行径的设计和更改。

从了解扎染——走进扎染——体验扎染——染料制作的探究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观察、探索。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这样过程,对中国传统文化扎染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样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也累积了许多有用的学习方法。环境生成课程,课程来源于生活,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民族的自豪感。

希望“扎染”的课程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一颗“美”的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寻找扎染的美。

阅读 22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