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小班幼儿应达到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小班幼儿以口头说数的形式,请幼儿按数取物;一般能按数取出三四个实物)。一般4岁大的幼儿几乎都能数出10以内物体的总数。
观察分析
表现一:
通过观察发现泽泽小朋友能熟练的唱数1到10,但是在手口一致点数时,不能熟练的说出总数,时而能说出,时而说不出。
这代表他能掌握计数的固定顺序原则和一一对应原则,这是幼儿理解计数的前提。而他还没有完全掌握计数的基数原则,即能够理解计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时的数词代表该集合的总数。
计数能力需要大量练习,幼儿需要把最后数到的数字和数的物品能够脱开,能够用最后数到的数字囊括前面所有物品的数量,需要孩子具备理解数的抽象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孩子点数大量的各种物体的过程,最终能够稳固成一个熟练的能力。
日常生活与数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教师应该适时抓住机会引导幼儿进行计数练习。
支持策略一
我通过生活中的活动,以生活化和情景化的方式对幼儿的按物点数并说出总数能力进行练习,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基数原则。
1.晨间清点人数:
2.如厕清点人数
2.区域活动
幼儿的计数练习尽量从生活中取材,随机教导。我通过不同情景的清点人数,请幼儿不断的练习点数,并引导幼儿点一个数一个,做到数词与物体的一一对应。
幼儿早期的计数能力尚不稳定,幼儿点数物体的排列方式、大小、空间分布都会影响幼儿的点数:泽泽在点数班里的小女生来了几个时,第一次在数到最后一个时,由于距离间隔较远,不连续,导致他忘记了自己数到几,第二次准确数对,将小女生全部排列成一行时,他很轻松的数对并说出总数。因此,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不会因排列的方式不同而改变。
支持策略二
基数原则,即数到最后的一个数的值,就代表这个集合所含元素的个数。
1.做等量集合
按群匹配:有几个小朋友就对应放几把小椅子,感知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数量相等。
2.按点取物
骰子上分别有1~5的点子,其中一面是空白,幼儿投掷骰子,根据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拿取相同数量的玩具。
3.按数取物
按一定的数目拿出同样多的物体。这是对求概念的实际运用,也是掌握基数概念的标志。
按数取物首先要求儿童能记住所要求取物的数目,然后按数目取出相应的物体。3~4岁的幼儿一般只能按数取出三四个实物。
一开始泽泽小朋友并没有理解按数取物的实际意义,没有记住所要求取物的数目,只是无限的拿一个数一个,数到自己不会数就停下了。
这一次,我先让他拿三个,然后是四个,他拿的都很顺利,直到拿五个时,注意力没有集中,导致忘记自己数到几,又从1开始数。
数量越小越容易感知、理解、掌握基数的意义,帮助幼儿在5以内打好基础,不要着急去追求大数量,用小数量反复、多次、不断的实践,多次去操作,让幼儿对数、对量、对数字获得充分的感知、体验、理解和运用。
编辑:蔡丛丛
审核:赵梓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