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成长 聚力前行

——陈少华名师发展工作室第三次研修活动

陈少华名师发展工作室
创建于2024-06-18
阅读 134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期末考试临近,为探寻科学有效的复习策略,优化复习质量,2024年6月11日下午,集美区陈少华名师发展工作室成功在乐安中学举办第三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工作室成员黄华榕老师主持,工作室成员李畅老师、肖曦老师和来自外国语学校的厦门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姜静老师分别开设现场课例教学。

教师展风采,课堂来展示

首先,乐安中学的李畅老师展示七下阅读课《Unit 12 Section B Reading》。本课通过阅读文本,借助时间线和人物活动线,了解 Lisa 及其家人的这一次难忘的旅行,包括旅行的时间、地点、人员、人物活动以及旅行感受,借助思维导图呈现主要情节。基于对故事整体的把握,整合文章内容,设计表演计划表。通过小组合作,发散思维,推测文本中未出现的情节和语言,将 Lisa 及其家人的旅行经历以短剧的形式星现。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且有效。老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课堂内容既丰富又有趣。

李畅老师执教

七下Unit 12 Section B 阅读课

其次,灌口中学的肖曦老师呈现了七下第六、七单元的复习课。本节课采用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模式,先明确教学最终任务是学生能写出一篇包含问候、地点、天气、活动和感受五个要素的明信片。为达到此目标,先选取两个语篇--七下第七单元阅读文章,从中提取出明信片写作的五个基本要点;通过活动评估学生对该话题的掌握情况并熟悉句型,强化记忆,巩固句式;最后在明信片写作中学生实现能力提升,完成写作输出,渗透育人目标。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流畅精炼,表达准确到位,巧用课堂活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课堂氛围很好,学生收获满满。

肖曦老师执教

七下Unit 6-7复习课

 最后,外国语学校的姜静老师呈现了中考复习课《新闻阅读:Caring for Wetlands》。本课是21世纪报时事新闻阅读课,主要介绍了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的情况。文章结合实例,详细介绍深圳红树林湿地公园的现状;政府如何采取措施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以及红树林湿地公园如何惠及深圳市民。教师借助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闻的框架和内容。结合厦门红树林湿地公园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八下 Unit2教材表达志愿服务意向,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姜静老师执教中考复习课

《新闻阅读:Caring for Wetlands》

课后说评课,教学齐研讨

 教而不研,则教必失之肤浅;研而不教,则研必失之深晦。工作室成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评课交流活动。这三节课给听课老师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各小组经过热烈的讨论后,派代表分享了听课感悟。各个学校的老师们不仅对课堂上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课中需要改正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大家共研共进,对下一步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杏南中学尤洁老师针对李畅老师的阅读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李畅老师的课有以下这些亮点:

1.教态自然亲切,带领学生沉浸课堂,积极参与活动。

2.精美、清晰,结构化呈现课堂内容。

3.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其他道具,操练时图文结合的时间线、大任务环节精美的背景,以及头像帐篷等道具,使活动更真实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采用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模式,任务前置:导入环节马上呈现拍短剧记录周末旅行的任务,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做什么,使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效果明朗化。且设置的任务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可以基于已有的常识进行操作,更易上手。

5.课堂设计清晰,从李畅老师的教学设计中能明显看出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的教学目的。在基于语篇部分,语篇处理到位,通过划线、填表、补全段落、排序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语篇细节;操练扎实,例如para 2的活动短语,先以图文结合的结构化形式呈现知识,便于学生记忆,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记忆、内化过去时短语。但从最后大任务学生的呈现效果来看,学生无法脱稿表达,所以此处改为整句操练是否效果更好?

最后,她还针对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虽然在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部分,能看出李畅老师想引导学生思考day2场景下各个家庭成员的动作和台词,从学生大任务的呈现看,表演方面也超出预期,但目标语言输出方面,还有一些提升空间,例如大部分语言输出的任务压在说旁白的同学上,其他同学参与感不强,学生原创台词不多。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考虑用day1的拍摄通告单作为示范,引导学生强化知识,迁移创新,以达成目标。

杏南中学尤洁老师评李畅老师的课

在听完肖曦老师的课之后,肖洋老师给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肖曦老师在开头用chant帮助学生进入状态,引起学习兴趣。整堂课思路清晰,先给明信片的框架,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评价语言多样。其次,肖曦老师的教学活动多种多样,有班内分层,课堂上能够与学生积极互动,内容设置上也体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再者,肖曦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在课堂上循循善诱,用多种方式巩固知识点。整堂课的各个环节都衔接的恰到好处,由易到难,搭建脚手架。多媒体技术强,课后鸣谢教会学生感恩身边对自己提供帮助的人,让人印象深刻。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充分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最后,肖曦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和沟通,不仅加强了课程的实际应用性,也促进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她还给出了一些建议,她认为肖曦老师讲授过多,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其次,本节课的情境设置可以再斟酌一下,例如端午节出游给外国友人寄明信片而不是给中国学生写英文明信片。同时,她指出复习课可以适当增加考试题型相关的书写练习例如单选,短文填空等。最后,她认为可以利用知识线作为导学案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自己补充,串联知识。同时,应该预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最后的书写和分享,这样可以让课堂更完整。

西亭学校肖洋老师评肖曦老师的课

在听完姜静老师的报刊阅读课后,雪颜老师获益匪浅,她认为姜静老师的课具有以下两个优点:

一、关注社会热点,落实科学育人

姜静老师今天选取的上课内容Caring for Wetlands是关于红树林,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海边成长的人对于红树林既熟悉又陌生。读前姜老师通过True or False以及各种有趣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报刊文章的阅读兴趣。姜老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对语篇文本进行深入研读、把握主题意义,挖掘热点背后的内涵,为学科育人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探究和构建主题意义,姜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探究、保护红树林对于生态的影响和社会意义,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拯救红树林的志愿者活动。

二、创设真实语境,落实学习活动观。

姜老师从深圳红树林的文本知识迁移到厦门红树林湿地公园的实践活动。运用报刊文本当中的知识结合八下Unit 2志愿者服务句型旧知,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学生在讨论环节当中发展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学会用所学知识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动选择。

灌口中学雪颜老师评姜静老师的课

灌口中学刘雪颜老师评课稿

乐安中学叶佳敏老师评课稿

上塘中学陈抒宇老师评课稿

活动的最后,陈少华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首先,她对所有开课的老师表示感谢,感谢她们准备了这三堂优质的公开课供大家学习;其次,陈少华老师对于排除困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的工作室成员们表示感谢;最后,少华老师对本次的听评课进行总结,她指出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

1、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3、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得到了改进,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

4、教师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得到了加强,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团队关系。

陈少华老师进行总结性发言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

撰稿:乐安中学 林云燕

编辑:灌口中学 潘梦琪

一审:乐安中学 黄冰慰

终审:乐安中学 陈少华

阅读 134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