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记
阳江一中七(4)班 陆昭烨
不事农桑不知稼穑之苦,偶闻稻香方晓农家之乐。
——题记
“特大新闻——特大新闻——”鬼头鬼脑的晓轩一走进教室就咋咋呼呼地叫嚷。
“啥事?”几个同学把晓轩拉到一边好奇地问道。
“咱们学校下星期准备在南门的水田里插秧,你们说是不是大新闻,稀不稀奇,惊不惊喜?”
一听这消息,我立马被震撼了。在校园里开辟水田插秧,这确实是一件新奇事,试问,哪间学校有这么豪横?课间,我特地来到学校南门实验楼下,只见那里有一块一亩见方的水田,里面蓄满了水,洁白的云朵倒映在水田里,映照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当老师正式发布插秧的信息,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第一个报了名。为此,周末我和妈妈跑遍了附近的超市,才买到一双合适的雨靴。
盼望着,盼望着,插秧的日子终于到了。周三下午的第三节课原本是第二课堂,这次改为插秧实践。下午的课特别难熬,因为我满脑子都想着插秧的事,老师讲了什么内容,我几乎是没有听进去。
第二节课下课铃一响,我便提着雨靴一路飞奔到水田边。当我抵达之时,却发现水田的周围早已密密匝匝地围满了人,形成一堵名副其实的人墙,再往里瞧,很多同学已经开始插秧了。
岂能落后于人?我麻利地穿上雨靴,拨开人群,再小心翼翼地将一只脚伸进水田里。瞬间,我感觉整只脚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拉”进了泥里,我很想拔出来,可是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我只好一点一点地挪动着我的腿,慢慢地把我的腿从泥潭里抽出来。先前在电视上看别人插秧感觉很轻松很简单,没想到单是在田里行走就如此艰难。随后,我又尝试一次,显然比刚才要好很多,至少雨靴不会拔不出来。我看着别人插秧的样子,比画了几下,不禁暗自笑道:“这不是很简单嘛!”顿时自信心爆棚,便依葫芦画瓢,学着别人的动作一根一根把秧苗插进去。插了一阵,我猛然发现我插的秧苗不是东倒西歪,就是零零散散,或是漂在水面上,放眼望去,我们班的秧苗病怏怏的,没有半点生机。
我只好放下手中的活,仔细地观察别人的动作,自己又摸索了一阵,总算摸出了插秧的门道:左手拿秧苗,右手从左手秧苗中分一小份出来,大概三四根为一小份;然后食指和中指钳住秧苗的根部,掌心朝向秧苗,食指和中指顺着秧苗的根朝下插入泥土中;插一排便往后倒着走,以免将秧苗踩歪。掌握了插秧秘诀,我马上投入到了插秧工作之中,且渐入佳境。不知不觉中,豆大的汗珠从我的额头渗出,我渐渐体力不支,差点瘫坐在泥泞的秧田里,但我努力振作精神,没有就此放弃。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终于插完整块水田。大家直起身,走出水田的那一刻,都舒心地笑了。
不知不觉已是黄昏,夕阳的余晖映红了水田。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秧苗在晚风中翩翩起舞,我的心里喜滋滋的,甚至忘记了擦拭满是泥巴的脸,忘记了脱去沉重的雨靴,就那样静静地、傻傻地望着。原来,看似简单的插秧,却是如此繁琐而艰辛——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呐!
插秧,插下的是秧苗,收获的是成长与希望。
(本文于2024年5月22日发表于《<阳江日报>第A5版教育周刊》,指导老师:刘加明)
推窗风来
阳江一中七(2)班 苏涵
刮在田野里的风,总自带芬芳。
——题记
在狭小的房中醒来,正值夏季,觉得有些闷热。辗转难眠,翻身下床,推开一扇木窗,清风扑面袭来,夹杂着泥土的腥气。一轮皎洁的明月在重云中若隐若现,银白的月光铺洒在桌上,触感冰凉。
这一美景触动了我的记忆深处,时间齿轮缓缓旋回。小时候,我和奶奶住在乡下,房子周围是奶奶闲暇时种的花。有雪白的蒲公英,灿烂的小黄菊,靓丽的指甲花,都开得泼泼洒洒。花香芬芳馥郁,咄咄逼人。
奶奶是一个特别有情趣的人,她常常将花茎花冠搓成一个个圈子,然后轻轻拨弄几下我乌黑的头发,轻轻给我戴上,笑话我是“花花小姐”,我也欣然接下了这个幼稚的称呼,戴着花环到处炫耀去了。奶奶还会将花条缠在木窗的框条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然的窗帘。有风的时候,一推开窗子就得花香扑鼻而来,似要醉倒。夜间,从田野里刮来的风,拂过花丛,带着阵阵清甜的花香,飘入我的美梦中去,甜丝丝的花香环绕在房中,久久不散。
阳春四月,指甲花开。和煦的春风吹入园中,奶奶便采了新鲜的指甲花来洗净,碾出些汁水来涂在我的指甲上,亮丽而鲜艳。奈何我是个不喜欢女红的女汉子。总是涂完了,便在小溪水中立刻洗掉了。奶奶也只好在无奈的笑笑中,拉着我去田埂上捉蟋蟀、蝈蝈。待到夕阳西下,火红的云朵蜕变成绯红色,奶奶便开始在灶上生火,炊烟袅袅飘过树冠,轻飘飘地盘上天去与云汇成一色,随风飘荡。
五六岁时,母亲来接我回城。那时,我死活抱着奶奶不肯放手,最后被父亲像撕狗皮膏一样把我从奶奶身上扯开。上车后,奶奶采了许多我最爱玩的花,放在我手中,伸出一只瘦削的、布满青筋的手轻轻抚着我的手。车子渐渐远去,我从车窗里探出头来,任凭泪水在脸上肆意纵横,两边灌木丛向后跑去,只留下奶奶一人站在房前,孤零零的。一人,一屋,一山,渐渐都凝成了一个黑点。
到了城里,我将奶奶给我的花束种在新屋的花坛,种在我的窗前。我常常趴在窗台上发呆,闻着只属于奶奶的花香,回想着甜蜜的童年往事,热泪盈眶。
夜深了,我又沉沉地睡去。推开窗户,清凉的晚风吹过花丛,吹入我的梦乡。蟋蟀在清唱着小夜曲,悦耳动听,宛如天籁。
(本文于2024年6月12日发表于《<阳江日报>第A5版教育周刊》,指导老师:林欢欢)
童年的一线纸鸢
阳江一中七(4)班 曾卓君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题记
燕子为苍穹量身裁剪了一身花衣裳,在天空中穿针引线,仔细看,你会发觉,原来那是一只风筝。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我们回到乡下老家。乡下没有电视,我们姐弟俩百无聊赖,只得自个儿寻乐子,以至于无聊得坐在板凳上傻傻地望着门前的群山,默然无声。
忽地,一只悬挂在门口香樟树上的残破风筝,闯入我们的眼帘,让我们眼前一亮。我们姐弟俩二话不说,便奔向那只风筝,它挂得不高,但凭我们俩的小身板,肯定够不着,我们跳起来去抓,也只是徒劳地抓下几片树叶。
于是我们将希望寄于父亲身上,父亲也望过来了,无奈地努了努嘴说:“这风筝,就算取下来也没办法飞。”
我们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悻悻然地跑回去。你说大好的春天没有风筝映衬,怎么算完美呢?我心里生出一个主意——既然如此,为何不自己做一个风筝呢?和弟弟一合计,便觉得此计甚好。
家里有很多竹子,我们随便挑选了几根粗竹子,开始忙活起来。以我们对风筝的熟悉程度,很快便搭出一个骨架——比普通风筝大得多粗得多,虽然我们做到这儿的时候,心也凉了一半,这个风筝可能飞不起来了,但我们不甘心,又或许是纯粹无聊,硬着头皮继续。又不知从何处摸出来一卷绳子,我们对绳子的用法也不太熟悉,将绳子系得乱七八糟,刚把“风筝”举起来,马上便散架了,一时之间哀怨满天。忙活半天,脖子也酸了,抬起头来,偶然发现,家里种的韭菜花开了,静默着,写着淡淡的春意。
这个春天,没有风筝是不完美的。
我们的哀号声惊动了父亲,他看到满地的风筝“残骸”,又气又好笑,过了好一会儿说道:“你们那样是做不成风筝的,让我来。”说着停下手中的工作,快步走到我们面前,挑了几根较细较轻的竹子,瞧他那姿态,好像手里正掂量着几棵白菜。
“拿柴刀来。”
我们又似是看到了希望一般,飞也似的小跑进屋里拿出一把弯月似的柴刀。
只见父亲拿起柴刀,在手里耍了几下,然后坐在板凳上,用刀把竹子劈成了两半,然后再削成小竹片,用这些小竹片摆成一个风筝的骨架形状,用绳子缠紧打结,再用手掂量掂量,看着他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的心也踏实了。我们又拿来几张白纸,用糨糊粘在风筝骨架上,将多余的边边角角折好,风筝主架便完成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拿起风筝正准备去放,却被父亲叫住了。
“风筝没有尾翼,飞不起来的。”说着又将剩下的纸撕成一条条的,粘在风筝的尾部,就这样,一个完整的风筝就完成了。
漫山的野花怒放着,围成了整个春天,被风一吹,整个山村万紫千红。我们乘着春风,放飞了那只心灵的风筝,风筝飞得并不太高,却与春天撞了个满怀。那根牵着风筝的线,牵在我们的手里,系在父亲的心里。
(本文于2024年6月5日发表于《<阳江日报>第A5版教育周刊》,指导老师:刘加明)
青粽寄情
阳江一中七(4)班 陈泳畅
“你说什么?还可以继续报名?”我的同桌此时就立于我身旁,以一双明澈清亮的眼睛与我对视。望着那双真挚的瞳眸,我选择相信她!——“我这就去报名!”
“哈哈哈,今天下午三点,饭堂三楼!”
彼时老师正站在三尺讲台之上,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悠悠历史,却不可俘获我芳心,着实可叹,但也事出有因!毕竟我心尖处早已烙印上“包粽子”三个大字。
铃声一响,我们便匆匆赶到饭堂,只见那里已经围了很多人了,师傅正在给大家示范如何包粽子。我挤进人群,取了四片青翠如翡玉的粽叶,模仿着师傅的样子折出了一只小漏斗。正当我要去舀糯米时,师傅打断了我:“诶,你这个,不行哒。这样包起一定会散的!来,你看我再演示一次!”我探身凑到师傅旁边,细细观摩着。只见她先将粽叶一片压一片,排列在一起,但不是完全覆盖着,最上面用来做漏斗底的叶子,是最大且最硬的,然后折过叶子的一角,再双手一拢把粽叶圈起来,这样便做成了一个不会漏米的“漏斗”。
“噢!原来如此!”谢过师傅,我捂紧“不漏米的漏斗”来到馅料旁边。洁白如雪的糯米、粒粒分明的绿豆仁、金灿灿的咸蛋黄,以及穿上十三香黑皮夹的优质五花肉,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铁盆里。“勺子,勺子呢?”我拿起铁柄大饭勺,舀了大半勺糯米,先铺一层糯米,然后是一层绿豆,一块猪肉,以及一颗蛋黄,最后再盖上一层糯米。紧接着,捏住漏斗上方的粽叶,折压出棱角。一边做完换一边,刚刚好将糯米包裹得严实,便可将多余出来的叶子用剪刀修剪去。
最后绑一下麻绳子就可以了……“诶!等一下,我的粽子,怎么漏米了!”唉呀,把粽子捏得太紧,结果给捏散了!我慌忙采取紧急补救措施,东扯扯西折折。总算补救成功了!我不由得拭一把额前的冷汗,深深叹出一口冷气。
我绝不能掉以轻心,我包的粽子,绝不会有散架的可能!于是乎,我一屁股坐在凳子上,一手拿过线团,一圈又一圈,绕过来绕回去,就这样绕啊绕啊绕……“哇塞!这是啥玩意,车祸现场?”耳畔传来一声惊呼,我的同桌伸手指着我手中的粽子,笑得合不拢嘴。周围人的目光纷纷投向我手中被五花大绑的小粽子,情不自禁地捧腹大笑。我也扑哧笑出声来,但我可以十分肯定,它绝不会煮散!
翌日,粽子煮好了!大课间,老师将粽子摆开在讲台上,一人一个。解开绳子,剥开煮得苍翠的粽叶,露出可人的粽肉。张嘴咬下一口,细细咀嚼,糯米于舌尖化开,黏糯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粽叶的清香不知不觉中于唇齿间游走,最后直击我的味蕾。
捧着粽子的人儿开怀大笑,因为这是我们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粽子里包进去的是糯米绿豆,还有劳动的苦累与汗水,以及我们对泱泱华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啊!
(本文于2024年6月18日发表于《<阳江日报>第A6版教育》,指导老师:刘加明)
敬你,敬历史
阳江一中七(3)班涂炜媛
五月五的福光洒在人间,似坠似落
睡梦沉沉,我望向汨罗江
驭宝马驾香车在梦里驰骋
楚宫日夜歌舞,城外战火连绵
被火焚烧的战旗,在空中凌乱
你于汨罗江畔,纵身一跃
连同一首首楚辞,沉睡在汨罗江底
沉睡在历史长轴里
泪,藏在衣角
心,裸露在莽莽人间
翻开历史长卷
汨罗江滔滔奔涌向东,向东
东方地平线上,透出清晨的曙光
在大江之口,端起酒杯
吟唱离骚,吟唱九歌
在海晏河清的盛世,敬你
亦敬历史
(本文于2024年6月18日发表于《<阳江日报>第A6版教育》,指导老师:刘加明)
端阳念想
阳江一中七(4)班 莫汝丹
门前,艾草、菖蒲缱绻萦绕
是老一辈的人的念想
街巷溢出的馨香
叩开邻里乡亲的门窗
乒乒乓乓
是哪个馋猫悄悄掀开了
水汽氤氲的锅。咕咕喧腾的水
煮沸了鼓鼓囊囊的念想
褪去箬叶,金黄的赤子之心
如太阳炽热滚烫
青云巷口
是谁打翻了桌上的雄黄酒
微醺了厚重的《离骚》
忠臣的满腔赤诚晕染醉意
浓烈而深沉
浸透我们流淌的思念
生生不息……
三闾大夫啊
这盛世繁花似锦
您看啊
金子般的阳光已落满江畔
(本文于2024年6月18日发表于《<阳江日报>第A6版教育》,指导老师:刘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