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3的倍数特征

创建于06-18 阅读273

主讲人:20221021401周娅雯

指导教师:马奋芹

子虚拟教研室组员:

周娅雯 何斯颖 张淑敏

模块一:集体研讨

                   磨课过程

观点一:

       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直观感悟。

例如,在分数初步认识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数线的观察,通过“想一想”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于分数大小关系的直观感悟。教学时,我们可以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4份、8 份, 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分数所对应的圆片,对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有初步的感悟,然后,让学生在数线上0和1之间找到三个分数所对应的位置。由于数线是数的大小关系最为直观的模型,在数线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凭借数形结合的手段,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分子不变,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直观体现在这个分数的位置就越靠近0,这就促进学生形成分数大小的一种直观感悟。

观点二:

      在真实情境中合理估计,培养数感。

新课标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估算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估算的实际意义。

例如:在三年级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时,我创设了水果店水果大促销,每箱西瓜48元,每箱哈密瓜62元,张大叔带200元去买5箱西瓜够不够的故事情境引入乘法的估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并不需要精确的答案。这样例子可以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境中需要估算,认识到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是估算的关键。在这个例题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数进行估算,比如把48元估成50元,张大叔带200元是够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加深与生活的联系,使所学的知识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强化学生的数感。

观点三:

      在三年级数学《认识千米》中教师通过在,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身边的事物来认识千米自己举例身边见到的或听到的千米,从而帮助他们大致理解千米的长度。再者,鼓励学生亲自在操场或跑道上走一走,测量百米所需的时间,并计算出自己的步行速度。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百米需要这么长时间,那么千米(即10个百米)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速度估算走完千米所需的时间,并尝试实际走一走,记录时间,与估算值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体会千米的长度,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感,使他们能够将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强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

总结:

       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断;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建立数感有助于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三种策略:

      一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能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二是能用数表达具体情境中事物的简单规律;三是能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估算并作出合理判断。

模块二:说课 上课 评课

                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概念以及2.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约分和通分的重要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概况等活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主动参与探究,质疑问难等过程,活动探究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到超市给他的三个孩子准备礼物,超市里有两种不同包装的糖果,一包是56颗,一包是75颗。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想出一个快捷的方法帮妈妈决定买哪一包糖果可以正好分给家里的三个孩子吗?

[学情预设]

生1:正好分给三个孩子是找3的倍数。

生2:56是2的倍数,75是5的倍数。谁是3的倍数呢?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来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复习旧知引出新知,明确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进行合作学习。

二、互动新授,探索新知

1.根据 2,5 的倍数的特征,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

师:同学们,你们感觉什么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

[学情预设]生1:我猜个位上是3,6或9的数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认为她说的对吗?

生2:不一定,13 就不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3的倍数的尾数不具有某种规律,需要从新的角度来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2.探究3 的倍数的特征。

师: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生1:我发现3的倍数都在几条斜线上,

生2:个位上、十位上的数单独看都没有什么规律。

师:老师来总结一下,3的倍数都分布在几条斜线上,个位数,十位上单独看都没有什么规律。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观察一条斜线上相邻的两个数,你能发现什么?(出示已经圈出了3的倍数的百数表课件)

生:在一条斜线上相邻的两个数(整十数除外),个位上多1,十位上就少1,但是十位上的数字加个位上的数字的和是一样的。

师:没错,在一条斜线上相邻的两个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和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百数表内各组3的倍数的数,探究其特征,让学生经历圈数、表达想法、交流反思的过程。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这说明3的倍数与十位、个位数字的和有关系。我们试着算一算,看看这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有什么规律。

【学情预设]

生1:12,1+2=3;15,1+5=6;18,1+8=9;21,1+2=3;24,2+4=6。

生1:我发现3的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6,9。

生2:我发现3的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师:同学,你真棒!其他3的倍数也有这样的规律吗?试着把每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看看,每个小组计算百数表中一列3的倍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验证发现的3的倍数的规律。

三、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我们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四位数成立吗?老师找了几个数字,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

【学情预设]生1:,195是3的倍数,1+9+5=15,195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生2: 3x274=822是3的倍数,

8+2+2=12,822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师:我们国家2022年举办了冬奥会,2022是3的倍数吗?

生3:2+0+2+2=6是3的倍数所以2022是3的倍数。

师:这几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都是3的倍数。

四、课堂总结

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

生1:学会了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生2:学会了3的倍数特征。

教师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五、作业布置

数学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课后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两个小作业,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特征

一个是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PPT

说课、模拟、评课、视频

09:10

模块三:教学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观察百数表,来探究3的倍数特征,提高了学生的推理和概括能力。但是在探究的过程当中给的提示太多,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推动者的作用。在讲解的过程当中可以加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

      开头以一个问题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并在得出结论后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探究的过程有点不太严谨,教态有点不自然,说的过程当中存在卡壳,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

       今后,我会在课下多加练习,并向身边的同学们请教,改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听课记录表

              自评分数:80

阅读 27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