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政策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 大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小到“限塑令”, 都是政府出台的政策, 而且都是好政策。好的政策不仅是对公民意愿的一种满足, 更是对公民理性和德性的滋养。从根本上来讲, 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 使公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理性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语, 其与感性相对。公民理性是指公民具备基的科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不盲目跟风, 目光长远, 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 好的政策能够积极发挥引领与导向作用, 培养公民理性。“限塑令” 中的有偿使用规定就促使公民在购物结算时多了一份理性思考: 使用塑料袋不仅要增加购物成本, 还会带来生活垃圾, 污染环境,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反四风” 促使人们理性认识铺张浪费与奢靡之风的危害, 崇尚节俭。这些理性思考与好政策密不可分。
好政策涵养公民德性。孔子曾言“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这不仅是对为政者的要求, 也是对为政者制定政策的要求, 而饱含德性的政策会引导社会风气崇德向善, 起到滋养公民德性的效果, 让公民懂得要注重个人品德, 讲究家庭美德, 恪守职业道德, 遵守社会公德, 提升自身文明素质。2001 年出台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原则、内容、法律与政策保障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在涵养公民德性方面, 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政策可以有多重目标、多重作用, 但从根本上看, 政策的最终目的, 是维护公共利益, 使公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政策必须维护公共利益, 这是因为公共利益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 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行的保障, 如果没有对公共利益的维护, 基础设施会损坏, 公共场所会失序, 安全问题会频现, 人人自危。维护好公共利益也是维护公民个人利益的保障, 是促使公民个人生活更加美好的必要条件。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讲“人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需要参加公共生活, 不能够像鲁滨逊一样长期孤独漂流, 试想一下, 如果公共利益得到维护, 个人又必然参与公共生活, 那么个人肯定受益。
推而广之, 政府所有的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都应当以民为本, 致力于公民理性与德性的培养, 实现个人美好生活与公共美好生活。好政策其实充分揭示了我国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的得失荣辱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