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国兴中学技术组教研活动纪实—教学模式的探讨(对比研究课)

吴陈金
创建于2018-04-08
阅读 31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开学初,校领导在新学期开学大会的工作部署中要求各学科教研组要积极开展对比研究课,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让教师们在教研过程中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集思广益,打磨出更多精品课。

        

  上学期,技术学科教研组长王蔚芈老师就率先组织了一次对比研究课的教研活动,王蔚芈组长和年轻教师岑运林针对课题《域名与DNS》,围绕“基于学生学习行为改进”的教学理念进行同课异构,经过多次实践和探讨研究,打磨出一堂国家级的精品课,王蔚芈组长还在“2017年全国目标教学研讨会”上了这一课题的示范课。

         基于前面的成功经验,在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技术组在新学期初又组织了一次对比研究课,分别由省学科带头人王和鹏科长和年轻教师张迪老师进行同课异构。两位老师都是任教高二年级,现在正值会考复习阶段。因此,科组长建议他们设计一堂会考复习课。他们依据复习进度,共同协商确定课题《接入因特网》。


  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两位老师在3月28日向全组老师展示他们的对比研究课。这次研究主要研讨方向是“同一课题不同的教学模式”。

  张迪老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先通过一道会考题,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IP地址的分类。接着展示另一道会考真题,分析题目中设计的相关考点及知识点,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张老师每一教学环节都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顾、归纳出两种上网方式的必要条件,分析网络中各种设备的作用,并通过课堂练习的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点。

  接着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查看自己电脑的IP地址并以邻座的电脑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归纳出局域网中TCP/IP协议的设置规则。紧接着,张老师设置一个情境:给出一张家庭局域网的一些相关设备,让学生通过连线,将这些网络设备进行连接。

  最后,让学生完成一道综合题,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点。

  王和鹏科长的研究课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粉笔和黑板为主要的教学工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所有知识点进行串接,涵盖一些基本知识点和考点。

  王科长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主要是以“接入因特网”为核心内容,辐射出所有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整个教学过程中,设置许多环环相扣的问题,用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回顾归纳出相关知识点:网络中的硬件设备、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类型、网络的组织和管理(IP地址的概念和分类)等。

        最后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用思维导图串接出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再次梳理复习相关知识点,将知识内化,将课堂教学有效性延伸至课后。

  两位老师精彩的展示课不仅让学生收获知识,其他老师也在观摩中思考,思考中感悟……

         课后,王蔚芈组长组织全组教师集体议课。首先,由两位授课老师进行课后反思,他们陈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其他观课教师各抒己见,主要围绕“课堂的教学模式”展开讨论,每一位老师都将观课中所思所悟进行交流讨论:
  张迪老师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开展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层层推进教学过程,任务指向明确清晰,并以讲练结合贯穿整个课堂,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氛围较好。大家还提出了建议:要将各教学环节的衔接处理得自然些;在讲评作业时,要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评发现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对于难点(网关)的讲解不要拘泥于概念,而是结合实际的网络连接示意图分析网关的作用,这样能让学生直观理解网关在局域网中的主要用途。
        王和鹏科长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工具(粉笔+黑板),以问导学,引领学生系统梳理、归纳知识点,课堂的学习氛围较好,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串接相关知识点、考点,归纳全面、到位,很好构建了思维、知识脉络。大家提出的改进建议是教师在复习课上尽量“少教多学”,给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自学、自主构建相关的知识,教师再进一步引导梳理,或许会取得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这次对比研究课的教研活动让全组老师聚在一起观课议课,大家在观课中记录思考,在议课中分享感悟,一起出谋献策来打磨这两节课,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出更好的建议,为打造更高效的课堂教学共同努力、进步!

阅读 31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