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万物复苏,枝吐新绿,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在阳春四月中萌芽。"从卵到蚕,从蚕到蛹,从蛹到蛾。蚕的一生,经历着许多让人惊叹的变化,生命的力量在蚕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我们追随中班孩子们的脚步,开始一场愉快的养蚕之旅吧!
蚕,是孩子成长中的亲密伙伴,他们与蚕有着天然之缘。幼儿园的课程存在于幼儿的生活、行动之中 幼儿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幼儿的生活,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和线索。于是我们便根据孩子们的讨论,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班级投放了蚕,激发幼儿对"蚕"的探究欲望。在自然角中,孩子们从寥寥无几地探究蚕,到大规模地养蚕、爱蚕、护蚕,又会发生哪些故事?产生哪些课程?让我们一起跟着孩子的脚步看一看养蚕的故事吧!
从蚕产卵到孵化、诞生,再到成长、成熟,用最具匠心的镜头捕捉生命独特而非凡的瞬间;用最诗意的语言,讲述生命之初的惊喜和成长过程的震撼。整个生命成长过程都是不容易的,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和魅力懂得感悟生命,尊重生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首诗并非赞颂蚕,但蚕宝宝兢兢业业一生为全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大家对于蚕的贡献一直络绎不绝。丝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传说中西陵氏之女黄帝的"元妃嫖祖"是中国第一个种桑养蚕的古代丝绸发展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KE班,体验蚕丝扇制作吧!
蚕丝扇制作步骤:取茧—煮茧—挑丝—缫丝—装饰
我们也利用抽丝剥茧的手艺制作蚕丝团扇,这是现代美学与古老非遗体验的结合,抽丝剥茧所耗费的时间是极其漫长的,其代表顽强生存的力量与柔软的生命气息。
小扇摇,清风起,
曳曳生姿里,
摇曳起东方之美,
又见那个,旧时夏日。
从一个个小黑点点到白白蠕动的蚕宝宝,从吐出白白长长的蚕丝,变成一个个精美的手作,'"蚕'绕童心遇见美好"课程中孩子们从发现蚕﹣﹣认识蚕﹣﹣喂养蚕﹣﹣为蚕造"山"﹣蚕丝手作,小小的生命发生了大大的变化,幼儿见证了生命的奇迹,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再局限,从单一经验提升到多元化知识,老师及时关注幼儿的兴趣,并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基于幼儿提出的问题◇孩子们展开团讨研判◇有效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探索。他们是这场活动的发起者,是喂养的主导者,更是蚕丝手作的创造者◇相应的,教师从"我觉得,我认为"到"读懂幼儿所想、所思",真正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共同游戏的参与者。
我们今天的主角"蚕丝扇 ,具有蓬松轻柔的特点,扇面透气,并且十分结实,面料风格雅致得天独厚。不仅外观好看,而且扇出的风经过蚕丝的过滤也十分凉快。
"蚕丝扇"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瑰宝。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它们以最鲜活、最生动的方式,承载了我们的起源、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