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历史源远流长。今天我们邀请到杨丹丹妈妈走进课堂,分享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之一的扇文化。我们在感受文化的同时,一起动起小手DIY干花团扇。
课堂实况
扇子最早称为“翣”/shà/ 与羽毛有关。据西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出现于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制成的,亦称之为“※翟/dí/扇”。
※扩展1:湖北省江陵县,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文物的“凤翣”总长2.3米,是木柄加竹头再插羽毛制成。湖北荆州博物馆藏。
※扩展2:“翟”是汉语二级通用汉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 ,古字形从羽、从隹,指长尾巴的雉鸡,引申指雉鸡的尾羽,读dí。翟也是姓氏用字,翟(Zhái)和翟(Dí)是两个姓。
课堂实况
课堂实况
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扇子是战国时期。在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过一把竹编的扇子※,扇柄在扇子的一侧,就像一扇单扇门。单扇门在古代称作“户”。扇子当仪仗使用时,左右开合也像门户,“扇”字之所以“从羽从户”由此可以得证。
※扩展3:1982年元月荆州马山一号楚墓出土,荆州博物馆藏。战国中期偏晚或战国晚期偏早(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通长40.8厘米,宽2.5厘米,厚0.6厘米。扇面近梯形,扇缘为长弧形,外侧长24.3厘米,内侧长30.4厘米,上下缘宽14.7厘米,中部宽16.8厘米。
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则称,扇子是周昭王时发明的,据说当时有个叫孟夏的人,取鹊翅羽做成了扇子。但那时的扇子并不是用来拂凉驱暑的,而是用来遮阳挡风的。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柄大竹扇※,柄长176厘米、扇面宽45厘米。是一种仪仗扇,由随从的人员执扇,用以障尘蔽日,也象征着权威。
※扩展4: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街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长柄大竹扇,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以细竹篾编成,扇面边缘包素绢。扇柄裹黄绢,柄的上部劈成两半夹住扇面并用锦条捆牢。大扇又称“障扇”,用于仪仗中遮阳挡风避沙。湖南省博物馆藏。
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东汉时,扇子主要为绢丝、绫罗之类的织品。扇面的面积虽然有限,但也给书画家们开辟了一块题诗绘画的小天地。
在扇面上题诗绘画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记载“杨修与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是关于在扇上作画的最早记载。
《晋书·王羲之传》中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已是家喻户晓。除了王羲之,还有范晔、顾宝之等文人都曾在扇面上题诗绘画。
※扩展5:三国时,汉恒帝曾赐曹操一柄“九华扇”十分名贵,曹植为此写了一篇《九华扇赋》。九华扇扇面的形状介于方和圆之间,扇面都织有花纹图案。西汉成帝时常被朝廷用作赏赐之物,十分珍贵。曹操请主簿杨修为他画扇。当时的杨修年轻气盛,恃才傲物,作画时,一不小心掉下了一滴墨点遗留在扇面上。杨修急中生智,顺势将墨点画成了一只苍蝇。画好后,杨修将画好的扇子交给丞相曹操。曹操看见扇面上有一只“苍蝇”,便急忙用手去拍赶这只“苍蝇”,可一连几次拍赶,那只“苍蝇”却纹丝不动。曹操见后十分疑惑,俯身一看原来是一个墨点。顿时,惹的众人私私窃笑。从此,“误点成蝇”的故事便在书画界传为佳话。
课堂实况
扇子是人们消暑纳凉的工具。在炎热的夏季,能给人带来阵阵清凉。自古以来,中国的扇子就带着艺术品的风韵,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国的扇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汉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扇子的制作材料有很多种。竹、木、纸、丝绸、棕榈叶、蒲草、禽类的翎/líng/毛、玳瑁/dài mào/、象牙、翡翠 …………
课堂实况
团扇(又称宫扇、纨/wán/扇)起源于中国。团扇形如圆月,暗合中国人团圆如月、合欢吉祥之意,故又称为合欢扇。唐代王建《调笑令》词曰:“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于是,团扇也就有了并面、便面、障面等雅称。
团扇多为“圆如满月”的样式,但也包括了各种“方不应矩,圆不中规”的方圆形、腰圆形、梅花形、葵花形等多种样式。团扇的出现打破了扇子造型的格局,使扇形更加丰富。
在唐代,绘画作书的团扇已经相当流行,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一座唐墓出土了一把木柄绢质团扇,扇面上就绘有花鸟。唐代画家周昉/fǎng/的名画《簪/zān/花仕女图》中,画有一位手执绘有牡丹花的团扇。在团扇上绘画作书到宋代达到顶峰,至今仍有不少宋代的绢制团扇扇面被保存下来。
※扩展6:《簪花仕女图》[唐]周昉,纵46厘米,横180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课堂上,孩子们动起小手,一起DIY干花团扇,他们认真的样子真的好美。
课堂实况
知识分享后的随机问题,孩子们积极举手回答。在扩展知识中,我们知道了博物馆的藏品,知道了团扇和折扇的起源※……收获满满。
课堂实况
※扩展7:团扇是源于我国商代,在唐朝时传入奈良时代的日本。折扇是日本平安时代出现,11世纪经高丽国进贡,传入北宋(960-1127年)
课堂实况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传承的需要。国家的魂魄、民族的精神,始终是以文化为载体流淌在国人心中的。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悠久的中华文明得以生长,中华大家庭得以延续,炎黄子孙在数千年的延续的传统文化中得到了传统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如,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哲学、中国古典史学、国画、书法、篆刻、对联、中国古典音乐、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工程、中国古典雕塑、陶瓷、丝绸、酒、茶、中国功夫、中国手工艺品、中国民俗、中国菜、中国古典医学等等。
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课堂实况
图文编辑:杨丹丹妈妈、廖禹辰妈妈
图片来源:刘伊老师现场拍摄、丹丹妈妈摘自网络
审核人:刘伊老师、王冬梅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