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缘

小厅厅
创建于06-16
阅读 25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课程缘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面条”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孩子们在家和在幼儿园也经常会吃,小小的一个“面条”话题,蕴含着丰厚的教育资源。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和孩子们一起开启了探索“面条”之旅。

有一天,在吃午点的时候,小朋友突然问:“老师,今天午餐吃的是什么呀?今天吃的是粗面。老师:这个面条特别的粗,里面还有豆芽和葱!灵韵:我在家还吃过别的面条,妈妈还给我放了很多青菜和蛋,还有很多的汤....我特别喜欢吃!

二、探索过程:

活动一:面条是什么样的?

为了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探寻面条是什么样的?孩子们纷纷回答:长长的、细细的、短短的、软软的......

师:你们再想想,你觉得面条像什么?(我觉呀,像绳子吧。)(像树干一样长长的。)(像柱子一样直直的。)

师:老师还要考考你们,这么美味的面条是怎么制作的呢?(在家里,我奶奶做过面条,她就是揉呀揉,就变长啦。)(我妈妈都是去店里买的,店里做了很多的面条,各种各样的。)


图1、图2幼儿与老师集中讨论活  

通过谈话,孩子们对制作面条的经验是比较空白的。于是,面粉之旅的第一站就从阅读《我们都爱吃面条》绘本开始。

孩子们的发现:不同的面条粗细不一样,山西刀削面很粗,兰州拉面很细。装面条的碗的颜色和图案不一样,碗的深浅也不一样,汤面的碗很深,拌面的碗很浅。面条的配菜不一样,有些面有肉,有些有辣椒,还有些会有胡萝卜和青瓜。

分析:

通过第一阶段识面记,孩子们对各地不同的面条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不同地方的面条形状、大小、粗细不一样,面的配菜、盛面的碗也独具特色。这个过程中引发了孩子们关注中华面食的地域性特色,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丰富多样面食的热爱。

活动二:面条大调查

为了加深孩子们对面条的了解,我们一起寻找自己家乡有特色的面条?听说面条有很多种形状,你喜欢什么样的面条,一起来分享吧?孩子们一起跟爸爸妈妈寻找资源。看看,小朋友和老师分享学习成果。

图1幼儿的家乡美食调查表

图2思瑾和妈妈准备完成调查表的内容

 

活动三:面条的种类

面条有各种各样的,爸爸妈妈带领我们去小区附近的超市,看看都有哪些面条!我认识的有鸡蛋面、有蝴蝶面、有方便面、意大利面、干面、细面......家长的帮助下,我们也了解到自己喜欢的面条都是怎样的烹饪。

图一:幼儿在超市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面条

图二:幼儿在超市找到了喜欢的挂面

分析:

为了拓宽幼儿园孩子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认知,我们组织了一次超市面条种类调查活动。孩子们共收集到了多种面条的信息,包括不同原料制成的面条(如小麦粉、荞麦粉、米粉等)、不同形状的面条(如细面、宽粉、刀削面等)以及不同口味的面条(如原味、辣味、海鲜味等)。孩子们发现,面条的种类繁多,每种面条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本次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实地观察、询问和记录,了解超市中面条的种类、特点以及用途,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初步的分类归纳能力。

活动四:做面条需要准备的工具。

需要准备:“刀”“面粉”“锅”“水” “擀面杖” “盆”  “垫子”......

图一:予恒画出做面条的工具 

 图二:睿洁画出的做面条工具

分析: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艺术创造力孩子们在调查和绘画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面条的种类和制作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初探面条制作

经过对面条的详细了解和制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孩子们也想自己尝试动手制作面条,看看美味的面条是怎么制作的,我们的家乡顺昌县有一个美丽的古镇——元坑,它不仅风景优美,还有好吃的美食,如粗面、草莓、西红柿等,在孩子们的打卡的调查各种各样的面条种类后,我们初步在操作区域里面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也太有趣了吧.....

1.舀面粉

2.和面

3.揉面(我们也来感受下按、压、拉、挤、揉等动作,揉面动作不到位,我们的张老师也来助阵啦!)

4.擀面

5.切面  (在老师的的帮助下,面条制作成功了,接下来我们就要煮美味的面条啦!)

 

6.煮面

7.分享美食——面条

孩子们自己享受了美味的面条,还不忘要分享给幼儿园的老师、保安、医生,让大家一起品尝我们自己做出来的面条吧!

分析: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看见了不同水与面粉融合在一起变成面团的神奇变化,还在和面、揉面、擀面、压面,切面等反复动手实践中手部精细动作得到不断的锻炼和发展。

四、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亲子合作

经过多次对面条的体验过程,孩子们信心满满,不仅亲手制作了粗面,还做出了手擀面,为了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孩子们再进一步研究顺昌美食——粗面。为了满足孩子们乐于探究的意识,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了亲子面条的制作活动,看看大家是否能成功完成吧!

图一:灵韵在家和面粉

图二:瑾辰将和好的面团进行揉捻

图三:碧蓬用擀面杖把面团擀平。 

  图四:擀平的面皮折叠,用到切均。

图五:灵韵将切好的面条搓长   

图六:水开啦!放进锅里煮一煮。

图七:瑾辰在吃自己制作的面条

图八:以航在家制作面条视频  

01:25

 图九:知新在家制作面条的视频

00:30

分析:

在探寻面条之旅中,我们通过不同途径来了解面条,在老师的帮助下,知道怎么制作面条,同时借助在家长的力量,我们成功做出了面条,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感。通过这次“一面之缘”的项目课程,让孩子了解到了面条的产生和制作过程。通过做面条、尝面条等自主活动,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幼儿热爱生活,节约粮食的美好品德。

二、活动后记

开展"活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指南》中强调,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陈鹤琴先生也说过:“大自然, 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一次的面条探究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活动全过程都由幼儿做主,教师起辅助作用,整个过程都是幼儿在主动学。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加深了对面食的认知,感受到探究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习得经验认知,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和劳动的主人。在课程的进行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开展“活”教育,让幼儿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助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反思与感悟:

(一)幼儿的发展价值:

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指南》中提出:“ 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的探究过程,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在活动中作为引导者,激发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幼儿对面条主题产生持续兴趣,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求,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教师的支持行为: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通过真实厨具及食材的投放,幼儿产生了极高的兴趣,一次真正的面条之旅开始了。在第三个环节,幼儿在制作面条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和面、揉捻、擀平、切面、分享等一系列活动中,终于做出了好吃的面条。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也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分工合作意识。教师在活动前为幼儿进行了基础的制作面食、烹饪的经验铺垫,在游戏中鼓励幼儿自主进行制作美食,在抖面抖不开时,教师给予了适恰的支持,保证游戏顺利进行。在活动分享回顾时,教师邀请了幼儿来说说自己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等,引导幼儿回顾游戏,发现问题,反思不足,教师适时导向,支持游戏的再发展。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创设丰富的环境,观察孩子们的活动,选择适宜的方式引导,给予多次机会探索,促进孩子们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思考。

阅读 25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