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哪些事——郭巷实验幼儿园小(4)班课程故事

创建于06-15
阅读 41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超市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游戏点了,生意一直都十分的火爆,连带着小银行也是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有一天,小朋友们谈起了小银行。

      小珩:有钱才能买东西,我们小客人就应该先去小银行取钱。

      瑾辰:我最喜欢在银行当工作人员啦,我能一下数好多钱!

      小昀:他们都要听我的,不然我就不给他们钱。

       梓晞:领钱还要排队。

    ……

      在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议论声中,愉快的银行之旅开始啦。

                      一、拥挤的人流

      一开始的银行位置在后门口,和一开始的超市相对。即使孩子们都知道要排队,但是柜台没一会儿还是被前来领钱的小客人给挤爆了,队伍排到了过道上,还时不时和前来采购的顾客发生摩擦。

      “你不要挤我,我还没领好呢。”

      “是后面的人推我。”

      “哎,你不要插队,我先来的。”

      “你们让我走过去一下。”

       ……

      这样子的情况,贯穿了游戏的始终,总能听到因为拥挤的问题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争论和吵架。为了让孩子们学着去思考,去尝试解决问题,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于是我们组织孩子进行讨论,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语言描述着小小的想法。

     “银行领钱的人太多啦。”

     “让少一点的人去领钱。”

     “银行太挤了,要大一点。”

      经过一番你说我讲之后,我们抓住孩子们的中心点,将银行的位置进行了调整,移到了连廊上,正对着长长的过道,有一定的空间给予到排队的人群。同时,在地面用自黏纸张贴了有一定间隔的位置点点,保证了小客人之间的距离互不影响,最主要的是和超市的人员进行了一个有效的分流。这下小银行总算不再拥挤啦。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小班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在游戏交往中,常常“利己”原则为先导,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小伙伴发生各种各样的摩擦,有时候他们会在推推搡搡中动手,也会寻求老师帮助,但是很少自己去思考,去理解怎么做。但是给予了他们机会,孩子是有能力去探索自己周围的环境并表现自己的。在“银行拥挤”这个问题上,他们通过讨论,相互交流想法,知道要去调整银行的客人的人数、让队伍变得更加整洁有序,而不是完全依附于老师怎么说怎么做。在引导下,他们学着在游戏调整自己的行为,学着独立思考,让探究的小苗变得更加茁壮。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游戏是小朋友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他们学着怎么去交往和解决问题。老师从“领钱拥挤”这个游戏中的小事件出发,先让孩子根据照片去描述问题,接着围绕这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孩子加深自己的思考,知道“拥挤”的根本原因一个是“人多”,第二个是“地方小”。进而再分别根据这两个问题,开方式的问题激发孩子的探究和表述的欲望。比如说“地方小”引导幼儿说出,换个大点的地方,接着再请孩子们按照这一要求寻找一下适合的地点,再从孩子们给出的地点选项中进行投票,将游戏真正交由孩子。

                    二、不配的数量

       对于小客人们的领钱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我想要1块钱。”

    “1块钱太少啦,我要买很多的东西,不够的。”

    “我要买两个东西,要2块钱。”

    ……

    秉着尊重的原则,同时为了让孩子有更大的游戏自主性,并没有进行固定和限制,完全由着小朋友们的自我需要进行领取,

    但是很快就发现这样子经常会出现以下的情况“我要领4块钱。”佑佑对着银行的岚岚说到,但是此时他的手却伸出了3个手指头。

    岚岚歪着脑袋,数了3块钱给他,佑佑看了看,也没有说什么就走了。还有的时候,客人表述要5块钱,但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却点了3个雪花片给他,顾客也只是拿过钱,并没有提出什么异议。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指南》指出“3—4的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银行的小朋友们在取拿雪花片的过程中,逐步锻炼了点数的能力,而小客人也在确认拿到的雪花片数量的过程中,得到了点数的锻炼。但是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限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能做到5以内物体的正确点数,因此才会出现上述情况的一些偏差,这也是正常的。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当孩子在领钱的时候总是出现动作与表述不符的情况,为了孩子更好的感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就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将目标适当的进行降低,再根据观察下来的小朋友们实际的操作情况,逐步的提高难度,比如说在这里就可以将银行可以领的钱币数进行一定量的减少,当孩子适应以后,再进行增加,逐步调整到5,从而加强巩固好小朋友们对5以内数的认知。

                      三、消失的人员

      就这么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很快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次游戏晞晞急匆匆跑过来说,“老师小银行的人不见啦。”等到走过去的时候,发现果然柜台上空无一人,而大粥和开开正自己往钱箱里拿钱,见到我过去才笑嘻嘻地跑开了。过了一会儿,银行的工作人员东东才一蹦一跳地拿着个蛋糕跑了回来。而这时小叶正好来领钱,等了许久,见没人,正准备自己伸手拿,东东一把把钱箱夺了过来,“老师他偷钱!”“你不在我才自己拿的!”好不容易让争吵的两人平静下来,我把东东喊道一边,询问他不在的原因。

    “刚才没有客人。”

    “我一个人好无聊。”

    “我也想去超市买东西吃。”

      的确坚守岗位这个词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能理解,但是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游戏这么长时间,对于小朋友来说很难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个上面,尤其是没有人和自己进行互动的时候。因此我们又围绕这点组织孩子们进行了讨论。

     “可以找个人帮他看一下。”

     “我能给他送点东西吃。”

     “给他拿个玩具。”

     “找个人帮他上班。”

     最后,我们综合了孩子们的意见,增加了一个名额,设置了两名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客人比较少的情况下,两人可以经过商量,轮流出去购物、去娃娃家做客等等,从而减少了孩子们消极等待的时间。这下小银行总有人待在柜台上为小客人服务了,也没有再出现客人找不到人的问题了。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指南》指出“3—4岁的幼儿在人际方面能做到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东东离开自己的岗位,也是因为有和别人交往的需求,想和其他的小伙伴一起参与活动。通过调整,东东也学会了有问题要提,同时会尝试主动和银行的小伙伴进行商量,用自己的方法——剪刀石头布,决定谁先出去玩。在轮流交替的过程中也有了一定的责任意识,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多想想了,自己玩一会就能自觉回去换人,而不是让自己一直在外面。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兴趣是孩子做任何事的出发点,长时间的重复操作,会让孩子兴趣点逐渐降低,进而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无视游戏的规则和要求。因此除了增加了银行的人员来减少工作量,同时不让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觉得在服务完以后无所事事,又在小银行投放了一些绘本和小汽车玩具,让他们在闲暇之余也能动手去看看去玩玩。

 四、漫长的等候

      随着超市物品的逐渐增加和丰富,小朋友们的购买欲也随之提升,相应的也总能看到领钱的队伍排的老长,也总能听到孩子们排在队伍里面小声的嘀咕,“怎么还没轮到我啊”,“怎么这么久啊。”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

      于是我们请孩子们当小记者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当然他们去银行的时候,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是怎么做的,并请他们将自己采访到的内容和其他小伙伴进行了一个分享。

     “我妈妈说银行里会有很多小椅子坐。”

     “他们会有一个号码牌,喊道谁,谁就上去。”

     “我爸爸说没轮到的时候,他就玩手机。”

     “我妈妈说银行架子上会有一些报纸和书,都可以看。”

     ……

(看看杂志、看看书;坐在椅子上休息,和其他人聊聊天)

(玩玩手机、打游戏;喝点饮料、吃点零食)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还找了一些银行的内景图片,让小朋友们通过观察更加地直观感知到银行领钱等候的时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情况。从而让孩子们知道银行会有一个区域,专门给还没轮到的客人坐着休息。客人可以在等待的时候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比如说有的客人会看手机、有的客人会看看银行的宣传产品介绍,还有的客人会和旁边的人聊聊天……在孩子们共同的设计下,小银行增设了休息等待区,没轮到的客人可以坐着看看绘本,搭搭积木,不用一直排队等着了。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小朋友根据成人看手机来打发等待时间,转移到自己身上,就变成了更加贴近他们生活的看各种绘本故事书,以及玩玩具。活学会用,懂得转变思想,积极的开动了自己的小脑筋,让游戏场景更加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特点。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孩子们在等待中进行阅读,让时间效益得到了一个较大的提升,避免了消极等待。同时孩子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宣泄了一些长时间等待而造成的内心躁动,让自己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参与到接下来的游戏活动中,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他人之间摩擦的产生。

五、繁多的商品

      解决了领钱队伍长的问题,不少孩子开始了疯狂购物,尤其是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们,他们也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买来的这些东西要去干什么,而只是一个劲地买买买,把买来的东西往桌子上一放,就又投入到超市的购买大军里,因此时常能看到桌子上摆了满满当当的食物,有时候甚至放不下都掉到了地上。而当你询问孩子们,他们无一例外的基本都只会给你一个答案——买来吃,而不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景,显得十分的单一和局促。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孩子的钱数又进行了调整,变成了固定的两块钱。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小朋友的快乐简单而机械,他们觉得买东西让自己开心,那就买,不会去考虑太多,他们只单纯享受购买这个瞬间的满足感。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不足以支撑他们来进行进一步的情景开展和联想。一方面,大部分的孩子与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欲望,没有让他们强烈到可以去主动创设一定的情景,积极地去与人开展相应的游戏,他们觉得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中就足够了。快乐很重要,但只是快乐不够,有所收获才能更好的进步。再者他们对于钱的概念并不深,因为没有限制,所以对于钱没那么珍惜,不会围绕它多去思考些什么。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采用了领钱券制度,一次游戏分发一张券,凭券去银行领2块钱。数额上的限制,让孩子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有了更多的思考,思考哪些东西才是自己最需要的,让他们在内心进行对比,有了相应的理由说服自己进行抉择。同时也引导孩子可以根据自己过生日庆祝,去郊外野餐等生活经历,进行一定的润色和创编,鼓励孩子们和小伙伴一起去为这些活动做准备,让小朋友在即使缺少钱币的前提下,也能通过邀请小伙伴,商量物品采购的分配,积少成多,从而让情景游戏真正的开展开。而他们也在这过程中学会了更好地如何去与人沟通合作,分享食物。

六、混淆的银行卡

      随着游戏点的整合扩充,物品的数量和金额都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原先的领钱券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们购买的需要,因此在考虑到混班游戏时候,区别隔壁小3不弄混淆,设计了新的银行卡,画有5个空心的圈圈,代表5块钱,这是每次游戏可以使用的量。领相应钱数的时候,就需要将上面的圈圈进行涂抹作为标记。

      但是很快就出现了问题,孩子们在领完钱后,只把钱给拿走了,而把银行卡遗留在了柜台上。还有的因为购买的物品太多,只顾着拿吃的了,银行卡也因此遗忘了。同时因为柜台张数太多,而银行卡上面当时并没有标注上相应的记号,因此无法区分到底是谁的,自此我们又展开了讨论:怎么才能区分银行卡呢?

     小辰:在上面写上我们的名字,这样子就能知道是谁了。

     小金:贴一个我们的标记,我的标记就是一只长颈鹿。

     想想:画自己喜欢的图案,每个人都不一样。

     小钮:我们都有自己的学号,可以写学号,就不会弄乱掉了。

……

      最后通过投票表决,孩子们选择了写学号的方式。那孩子们都知道自己是几号吗?有的孩子能比较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学号,有的虽然只能将单个数字分开来读,比如说,“26”,她会说成“2”“6”,还有的孩子只会摇摇头。于是我们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标志找到对应的学号数字,先学着认一认,不会念这个数字的话,再引导着他们说一说。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通过增加可取钱数的数量,在保证可行性的前提下,让孩子的购买欲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同时不同价格的货品,也让孩子在购买时,多了份思考:自己银行卡上的钱是否够用,从而再一定程度上让孩子正视到钱如何更加合理的去分配,去利用,也锻炼了他们对于数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个1块钱的能买几份,那个2块钱的又能买多少。小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更加有了动手操作的空间,通过涂抹银行卡,拿取客人需要的雪花片,两种不同的点数匹配的方式,让他们手口一致点数,以及按数取物的正确性得到了提升。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虽然说更加熟悉的东西会让孩子接受起来容易一些,就比如说这里银行卡的区分用他们习惯了的图案标记,但是这样一来,适配度高的同时,也会让孩子错失了一次锻炼和提升的机。而通过找图案认数字这样的方式,做到了与前期经验的一个连接,在认数字读数字的过程中,让他们对自己的学号慢慢的熟悉,为后续升入中班后的学号的多方面使用进行一个铺垫与积累。

七、能擦的钱数

      面对银行卡使用完后依旧会出现的丢失、落下等情况,我们又统一了归置的地点,放在每个人的小袋子里。用的时候拿,不用了放回去。

      有一次银行人员正常的上班时间,又发生了一阵喧嚣,原来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她的银行卡都涂满了就不能领钱了,但是客人表示自己今天还没有领过钱,这是之前游戏的标志,两人各执一词,谁也不肯相让。

     后来观察下来发现,有的孩子上次的钱数还有剩余的,就继续用,也没有表达出来每次游戏的钱数是不够的,还有的孩子会去借用其他小伙伴的钱,这样子他们就能继续去领钱了。

     找到了症结所在,我们在游戏后,利用午休及放学前一些空余的时间,让孩子们用湿纸巾把相应的游戏痕迹进行去除,小朋友们都很争着想为大家服务。因此擦拭的人员竞争上岗,选择一天当中有所进步,或者由亮眼表现的小朋友来进行担任。

      但很快就发现个别孩子,自从发现了原来领钱痕迹是可以被擦去的以后,就会偷偷把自己原来领完钱的银行卡上的标记抹去,接着再去领钱买东西,也就又出现了买了一堆,堆了一堆的情况,为此孩子们又开始了自己的七嘴八舌。

     “都怪他买了那么多,我就只买到一点点。”

     “老师你要多批评一下他,他是不对的。”

     “做错了事情,要惩罚他。”

     “这种样子他就是在偷钱了,是小偷。”

……

(没收掉银行卡;让警察把他抓起来)

(让老师批评他;让他坐在椅子上看大家玩)

      最后综合了孩子们的想法,大家统一第一次的话,先批评一下他,然后给小朋友一次机会,让他进行改正,如果再犯的话,就让他停5分钟游戏时间,第三次发现的话,就没收掉他的银行卡,停他一天的游戏时间。同时在设立一个警察的角色,让他不间断的进行巡视,除了看看有没有人故意擦钱币标记以外,还可以顺带维持一下秩序,提醒小朋友们不要奔跑之类。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小朋友们受制于年龄,对金钱的概念还不是那么深,一开始可能并不太理解这样子的行为是错误的,可能还会为发现这个BUG而感到高兴。当明白过来以后,可能又由于害怕被责怪而不敢去承认,加上其他孩子又表现的十分的嫉恶如仇,内心可能更加会忐忑,影响到以后对待错事的态度。无论是轻拿轻放,还是严惩以待,两种可以算的上极端的态度都不适合他们的发展。他们需要的是要明白自己做错了就要勇于去改正,同时面对其他犯错的孩子,也要懂得去原谅。因此通过共同制定游戏的一些惩罚规则,会让他们对自己接下来的行为更加有约束。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孩子们一贯地都是很是非分明,尤其是当自身利益也受到侵害时,更是如此。所以当提出偷擦钱币,分析完事情原委以后,孩子们很多都开始表述出要惩罚的意愿。但惩罚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让孩子理解这样子的行为是错误的,并能够进行改正。同时也让其他小朋友明白,犯错误很正常,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和宽宥,这样子才能更加快乐地相处和游戏。有时候单单的言语批评对有的孩子说无关痛痒,就必须要有一些实质上的措施让他们有所记忆,通过对小朋友们建议的一些调整综合,将这些规则有一定从轻到重的延伸,也对应了小朋友们对于错误这件事理解的并纠正的程度。

      银行的游戏还在继续,新的问题和挑战也将继续。

阅读 4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