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和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很多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对于缺乏足够辨识能力的未成年人来说,更是危机四伏。
如何引导学生们防骗,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希望同学们都能提高警惕,认清并远离各类诈骗陷阱。
电信诈骗实际上应该叫作通信诈骗,指犯罪分子通过获取被害人信息,利用短信、电话、互联网等通信手段,取得受害人信任后对其实施的以骗取资金为目的的非接触式诈骗犯罪活动。包括网络、电话、短信、QQ、微信诈骗等。电信诈骗具有高科技性、强隐蔽性、涉及范围广几个特征。
针对中小学生的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四种常见手段:
1、免费皮肤“大陷阱”,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等诱导学生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2、红包返利“杀鱼盘”,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3、“防沉迷”骗钱财,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4、假明星发“假福利”,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以打各种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
我们要怎样才能防范电信诈骗呢?这就要做到“四不轻信”和“两个保护”。
1、不轻信任何宣传收费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2、不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尤其是当对方提到转账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告知父母以防受骗;
3、不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皆是骗局;
4、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
家长和学校要做到两个保护:
1、家长要看管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设置好开机和打开软件的密码,防止孩子使用自己手机转账付款;
2、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监护,提高未成年人反诈意识。引导孩子适度上网,加强对孩子反网络诈骗知识的灌输,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
万一真被骗了一定要牢记以下几点:
1、保留被骗证据,如:通信记录、聊天记录、转账或汇款记录等;
2、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或老师;
3、立即打110报警或到附近派出所报案,寻求帮助。
诈骗手法干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要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漏转账汇款多核实。
通过这节课,希望每个少先队员都能明白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性,并牢记反诈专线9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