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成长·六月共读”由海丰县海城镇彭湃红军小学主办、海丰新教育研习团队策划、广东省吴肯林名教师工作室协办,活动采用线上分享+线下集中研修的形式举行。6月14日晚上进行了第二次线上共读活动:彭湃红军小学姚翠谊、蔡柏华两位老师分享,海丰中学陈美柔老师碰撞,华大季英杰老师主持。
首先作分享的是姚老师。姚老师分享的是第三章“班主任类型”。姚老师从班主任的类型看到了教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是谁”是对班主任的灵魂拷问。姚老师认为,每个班主任都应该静下心,思考一下自己是哪种班主任类型,了解这种班主任类型的优势和作用,调整和优化我们的教育方法。特别一提的是,姚老师“照镜子”,对自己作为“班官型”班主任做了深刻反思。姚老师指出,完美的班主任并不存在,我们应该允许甚至提倡各种类型的班主任自由竞争,这样才有生气。最后,姚老师给自己定了一个奋斗目标:成为一名专业且多面发展的班主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姚老师的学习和自我挑战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第三章阅读分享
海城镇彭湃红军小学
姚翠谊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书友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彭湃红军小学的姚翠谊。今晚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之第三章:班主任的类型。
本章节王晓春老师根据心理学“角色”理论的思路,把班主任分成了“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和“书生”型共九种类型,并详细探讨了不同类型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和弊端,我在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后,深刻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别是前六种类型的班主任,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作用。首先,“班妈”型班主任让我意识到关爱和理解的重要性。“班官”型班主任提醒我纪律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鼓动家型班主任则让我看到了激励和鼓舞的重要性。领袖型班主任的领导力和号召力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导师型班主任让我认识到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王晓春老师在书中写道:“中小学班主任普遍不知道"我是谁"。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不清楚自己的弱点,而且几乎没有"照镜子"的习惯,自我认识模糊,就很难针对性的思考……信心来自明晰,力量来自知己知彼。”读完这段话,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每个班主任都应该静下心,思考一下自己是哪种班主任类型,了解这种班主任类型的优势和作用,调整和优化我们的教育方法,我是哪个类型的班主任呢?通过思考后,我的结论是“班官”型班主任。我非常注重班级的纪律和规则,认为这是维护班级秩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同时严格执行规定,我一直采用“班官”型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的行为和作业执行严格要求,不轻易妥协或放过。一开始我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我觉得“无规矩不成方圆”。后来经过一件事后,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事情是这样的,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小洲同学是一名不完成作业的“惯犯”,有一次小洲同学没有带作业来学校,在听完组长汇报检查作业的情况后,我惯性地认定这孩子就是没完成,第一时间按照“班官”型班主任的风格,当着全班的面严厉地批评他,并在全班面前扣了他们的小组积分,后来因为课程的进度问题,我没有给他解释的机会,批评后让他坐下听课,但我发现这节课小洲都心不在焉。课后我让小洲过来办公室,进行一对一的谈话,我对他明确表达了没写作业的失望,同时也一直跟他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按时完成作业的责任,这孩子一直低着头不出声地听着我的训诫,我看他一直没有作答,就用严厉的口吻问:“你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还说谎,还说没带。”这时小洲抬起头来,略带哭腔回答:“我有完成,是真的没带。”说完这句话,小洲又低下了头,眼泪大颗大颗地滴落下来了。看到孩子委屈的样子,我说:“那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情况?”孩子说道:“昨天妈妈带生病的弟弟去医院了,是爷爷来接我的,我在爷爷家完成了作业,后来妈妈急匆匆地来接我了,为了不让妈妈久等,我快速收好东西跟着妈妈回家了,今天才发现作业落在爷爷家里了。”后来经过父母的证实,孩子确实有完成了作业。第二天,我在班级澄清了小洲没有做作业这件事,并恢复了他们小组积分,同时,我也跟其他同学强调,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第二天用到的物品,作业带来学校给老师检查。过后,我跟小洲谈心,对冤枉了他没写作业这件事表示歉意,并进行了安抚。经过这件事后,我进行了自我反思,我作为“班官”型班主任,是维护了班级纪律,但也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特殊情况,在此,我也意识到管理班级不能只当“班官”,也要学会当“班妈”,做到严慈相济。正如王晓春老师在书中写道的:“前六种类型的班主任虽然各有弱点,然而总的说还都是值得肯定的。完美的班主任并不存在,我们应该允许甚至提倡各种类型的班主任自由竞争,这样才有生气。”是的,不同类型的班主任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那我在日常工作中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管理风格。将各种类型进行相互补充和融合。例如,在组织班级活动时,我可以采用鼓动家型班主任的激励方法,用热情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面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时,我可以借鉴导师型班主任的经验,分析他们的问题所在,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并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支持。不同类型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各有优势和挑战,单一类型的班主任风格往往难以全面应对班级管理的复杂性。因此,我认为灵活运用多种管理风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是每位班主任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总之,通过阅读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第三章“班主任的类型”,我对自身的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未来,我将结合书中的管理技巧和理念,持续反思与调整,通过自我评估和学生反馈,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管理风格,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学习与提升,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相信自己能够在班主任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一名专业且多面发展的班主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的阅读分享,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书友指正,感谢各位的聆听!
第二个分享的是蔡柏华老师。蔡老师分享的是第四章“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这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重难课题。蔡老师抓住这一章中家校关系“谁配合谁”谈家校工作的边界,呼吁家长陪伴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针对中小学教育界流行的“校园无小事”,蔡老师引用王晓春老师的观点,剖析了校园真实教育的现状,揭示了“大事”和“小事”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要区别对待,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了芝麻丢西瓜。蔡老师的分享条分缕析,深入细致,娓娓道来。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阅读分享
海城镇彭湃红军小学
蔡柏华
各位同行:
大家好!
我是彭湃红军小学的蔡柏华老师,今晚很荣幸有这个机会来与各位同行共同来学习班主任的一些教育方法,我当班主任也有很多个年头了,但是感觉自己对管理班级还存在一些不足,所以这段时间以来,我认真阅读了《王晓春》老师著作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读完此书,我感觉有很多收获,这本书里熔铸了王晓春老师满满的教育智慧。我们常听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个智者交谈。”我读这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就是这样的感觉。今晚我就来谈谈读了第四章《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之后的一点粗浅的想法。
在这一章节里,涉及对班级管理、学生德育教育以及与家长沟通等多个方面的理解和实践。王老师所提出的“谁配合谁”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也就是说是学校教育配合家庭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问题。王老师说:“老师们总是说家长应该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多数家长似乎也认可这种说法,这反映了我们教育的一个特点: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中心,家长要帮助老师完成学校的任务和指标。”王老师觉得,这样的说法好像老师反成了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我们把无限责任放到了自己的肩膀上。读到这里,我觉得很有道理,很受启发:学校和老师不能把家长变成“助教”!古人早就在《三字经》中告诫我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刚开始懂事的孩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好的家教,有再好的老师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很大,孟子三迁,择邻而居,造就了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岳母刺字,造就伟大的岳飞精忠报国,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先入为主,而后才是学校教育。学校老师也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身为老师,始终不能忘记为师之道:传道、授业、解惑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现在很多家长,因为自身工作等原因,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到了其他方面,把教育的所有责任都推给了老师,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完全指望老师教育好孩子,教育界有一个著名的5+2=0的理论,说的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所谓的5+2=0,指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两天的家庭教育如果没有跟上的话,那么孩子的教育始终会在原地打转,甚至会变得越来越差。在学校里,孩子上的是一样的课,接受的是一样的教育,他们的水平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可是,回到家里之后,家长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孩子的学习效果自然不同。有些家长给孩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自己也起到了榜样作用,孩子自然好好学习。而有些家长看电视玩手机,孩子便有样学样,不好好学习,那么如何提高成绩呢?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地让班里的家长认同这一理念并积极付出行动,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职责,不再缺位孩子的陪伴与教育,这比我们当班主任的大包大揽、把家长的责任往学校揽,一个劲地管这管那,更有效!也更重要!因为一个好老师或许能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王老师还结合一名学困生的例子进行论述,因这名学生小时得过病,因此,病好后,家长就认为,他们只要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行,不关注、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不指望孩子取得多好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疏于陪伴及督促、指导学习。针对这个案例,王老师还给出了具体的话术指导,我给大家念一念:“您打算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您的自由,我们不想干涉。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职业良心要求我们对您提一点忠告。您对孩子的期望值似乎太低了。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孩子精力充沛,不用在正经事上,必出事端。现在您的孩子节外生枝的事情已经不少,发展下去,您想让他‘健健康康就行’这个目的恐怕达不到,这条底线您守不住,因为不进则退。您的孩子现在才十岁,就已经成了问题学生,将来前途堪忧,希望您到时候不会后悔。”王老师还特别提醒,如果估计班主任自己说震撼力不大的话,也可以请一位学校领导去说。我觉得王老师的这段话说到点子上了,起到了有效的沟通作用,我想家长听了这些话,一定会有所触动的!而王老师之所以能把话说到位,是因为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环境等都有清晰的认识,所以能对学生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客观的分析,不推卸责任,不回避问题。
王老师在这一章中针对如今中小学教育界所流行的一个口号——“校园无小事”提到了当今许多教师和班主任的真实教育行为是:抓了小事,忽视了大事!王老师观察到:一个班主任,真正用到“教育”上的时间和活动实在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时间是在“琐碎”中度过的。一个学生迟到了,班主任抓紧批评教育,可事关学生人格形成的爱心塑造却因为无从下手而经常淡出我们的视野;考试错了一些题目,老师着急得不行,以至于盯着学生不放,可是,事关学生终身发展的人生信念的塑造,班主任又给予了多少关注,下了多少功夫!王老师提出,要科学地看待“大事”与“小事”的辩证关系,他指出:教育与管理,教育是重点;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前者是重点;素质与学习成绩,素质是重点;班集体与个别生,班集体是重点!因此,班主任的任务是重点抓大事,兼顾小事,这才是正确的工作方针。王老师还举了两个实例,其一是班主任穷追不舍孩子私房钱的来历,还电话告知家长,而家长也认为老师管得太多的不当做法;其二是某英语老师让学生练习英译汉时,某个学生故意把“老师”译成“老鼠”,还死不承认,结果老师停下了课堂,处理起这个学生,最后老师还被学生气哭了。我想这位老师除了把大事、小事弄颠倒了,也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教师自己的情绪不能失控,把握心情,才能把握事情,正所谓"你可以表达愤怒,但不可以愤怒地表达。”而这位老师就是在冲动、激动之下,出现了"火上浇油"式的矛盾激化。那么,在学习这一章后,我想我作为教育的专业工作者,我以后要学会对眼前发生的事情进行评估,分出个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在理解家长和学生心情的前提下,多换位思考,注重沟通中情绪、体态、语气、视线、神色、手部动作等每个细节,才能真正做好工作!
总之,王晓春老师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是一本值得一线班主任去阅读的书籍,这本书对于我今后如何更好地履行班主任职责,给了我具体的指引,同时,我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深化对书中理念的理解和实践,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果和学生的成长质量!
以上是我此次阅读的分享,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感谢大家今晚的倾听!谢谢!
碰撞者陈美柔老师,就蔡老师和姚老师的分享先后作了点评和肯定。她借两位老师的观点,重点谈了自己在这两个方面的成长历程。陈老师的碰撞,让我们充满敬意,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教师的自我超越,看到了成长的艰辛和幸福。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阅读碰撞
海丰县海丰中学
陈美柔
各位书友,各位老师:
晚上好!我是海丰县海丰中学的陈美柔老师,听完前面两个老师的阅读分享,获益匪浅。
蔡老师分享的是第四章《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王晓春老师提出的“谁配合谁”,是学校教育配合家庭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问题,这个问题值得深思。5+2=0的理论也不容忽视,不能让5天的学校教育因为2天的家庭教育缺失而打水漂。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懂得科学的教育孩子,那这时就需要我们学校老师做好引导。而班主任的工作是需要想法设法的让班里的家长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职责,不再缺位孩子的陪伴与教育。第四章重点解读了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班主任工作是重点抓大事、兼顾小事。不能因为个别生而影响班集体,不能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更不能为了学习成绩而不关心学生的个人素质教育成长。班主任工作一定要随时对眼前发生的事情进行评估,分出个轻重缓急、区别对待,才不会本末倒置,迷失本职工作。
姚老师分享的是第三章《班主任的类型》。王晓春老师把心理学分为九种类型,“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和“书生”型。不同类型的班主任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姚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管理风格。单一类型的班主任风格难以全面应对班级管理的复杂性,需要灵活运用多种管理风格。对这点我深有体会。刚开始当班主任时,我应该是“班妈”型班主任,遇到问题会诉诸感情,自带情绪性的,甚至还曾在班上同学面前落泪;慢慢地意识到班主任工作单靠爱是不行的,班主任需要专业技术。于是我不知不觉变为“班官”型,定班规重评比,严格执行规定,而这样的管班模式持续了3~4年,期间的我还因为班上的纪律、风气不错而自我感觉良好。
促使我改变的契机是在2018年,那会班上有一名女学生因为发型不符合学校规定,让其回家把头发剪短,而这孩子却宁愿选择退学也不愿剪头发。对此在那一学期我数次家访或电访,劝其回归学校(甚至承诺她有特权可以不必剪头发)可最终还是失败了。那时的我特别触动,孩子的心理需要引导,如果当时的我懂得多一点心理学知识,能够及时关注到孩子内心,可能就可以缓解孩子厌学的情况。而在当时心理学知识是我薄弱之处,于是我自费去学习心理学知识,并考取了广东省共青团中级辅导员证,2020年在周立斌老师的推荐带领下,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友人一起加入汕尾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协会,也顺利加入讲师团,成为一名讲师,有机会去往不同学校为孩子传播心理知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路摸索,结合心理学知识担任班主任,慢慢地我疗愈了自己,让自己情绪稳定下来,能够平和的对待学生,看待问题行为也有了不同的解读,能够多角度去解决问题学生带来的问题行为。而一路摸索的过程,遇到的许多困难都与家庭教育的低水平有关,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于是我又学习相关家庭的教育知识,2022年考取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证。因为感受到运用心理学带班带来的愉悦与舒适感,于是进一步去学习心理学,2023年考取了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B证,2024年考取了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也许目前的我正走往王晓春老师所说的“科学家型”班主任这条道路。其实我觉得自己更符合《当代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中对教师角色的划分,书中把教师分为七种角色:1、设计者;2、信息源;3、指导者和促进者;4、组织者和管理者;5、平等中的首席;6反思者与研究者;7、终身学习者。而我给自己定位为“终身学习者”。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强调的是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就是“以教代学”,如果你不能简单地解释一件事,那么你就还没有真正弄懂它。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自己是学习者,还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人。“学与让学”这两种态度是一位优秀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真正的本领。
最后以这样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明天的从容,源自今天的努力,未来属于不可替代性的你!希望你我都能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