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让多样的教学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并得以提升。在2024年6月14日,临川区教师发展中心在临川四小举行了音乐课(同课异构)和示范课观摩研讨活动。
活动的主题围绕同课异构和示范观摩研讨展开,参与同课异构的四位老师通过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准备,以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呈现了四节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课堂。李文燕、何丽娜和宁慧三位教师的示范课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同课异构《打花巴掌》
《打花巴掌》是一首游戏童谣,也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歌曲。在教学设计上,熊勇平老师通过拍手儿歌导入,然后初听歌曲,听辨说唱歌曲,并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再分别从说和唱两部分进行教学,最终达到用高兴,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教学最后用打花巴掌歌加入舞蹈动作丰富歌曲。
在教学设计上,张思老师通过拍手儿歌的导入,再分别从说和唱两部分进行教学,教唱过程中强调北京的地方特点,使学生初步掌握音高的概念,并将打花巴掌的游戏特点贯穿始终。
付明华老师通过拍手游戏《打掌掌》导入新课《打花巴掌》并设计节奏闯关和旋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轻松的学会歌曲。
南昌的胡蔓玲老师利用各种游戏引导学生感受童谣,首先通过拍手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童谣。继而在“旋律之花”的游戏中建立学生音高概念,体会音乐带来的快乐,同时加强学生对歌曲旋律的熟悉。最后又通过同样为拍手游戏的鄱阳童谣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而爱上童谣。
二、示范观摩课
李文燕老师的《小动物回家》这堂课由故事导入,让学生从小鸭子走路的横拍训练引出切分节奏,通过跳圈游戏让学生聆听音乐的同时加强节奏的稳固,教唱环节通过音乐树游戏引出附点节奏的难点并解决,带领学生边唱边跳表现音乐,最后情感升华!
何丽娜老师执教的《小蜜蜂》是一首唱游课,整首歌曲以创设春游活动为主题情境,带领同学们律动进教室,继以音乐游戏初听歌曲旋律,并利用双响筒玩节奏游戏,认识X四分音符节奏,XX八分音符节奏,重点突出"0"休止符,摆一个造型,表示停顿;其次,通过观看视频,教师范唱,用wu模唱旋律,琴声教唱,学习画旋律线等多种方式感受学习歌曲旋律,并填词分段演唱。最后,分小组合作,进行创编动作表演,并为歌曲进行角色扮演,表达自己的情感,诱导学生应该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
宁慧老师执教的《新疆是个好地方》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歌曲节奏欢快、旋律活泼、歌词比较密集,以充满活力的舞蹈性节奏贯穿全曲。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老师以舞蹈导入,展示了一段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然后引导学生在节奏中感知新疆舞蹈的韵律,并在舞蹈中初步感知具有新疆味道的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由于歌曲是复乐段结构,有三段。因此在学唱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听、找、跳、唱新疆节奏等环节,学习歌曲。最后,在同学们唱、跳、演奏手鼓、这样欢快,载歌载舞的氛围中,结束这堂课。
三、研讨环节
听课老师分别从活动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环节设计等方面进行评课。并对活动过程中重点的把握等进行深入探讨,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真正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取长补短的目的。最后教研员傅辛老师对几位老师的课做了点评,强调了唱游音乐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知音乐的艺术形象,对音乐产生兴趣,在音乐体验中达到情感的升华。
南昌范岚名师工作室的范岚老师强调感官的描述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要以音乐体验为主。老师在提问时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口语化的提问。对于音乐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给出了非常好的指导意见。听课老师都受益良多。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
每一次碰撞都有一份新的收获
一场沉浸式的体验,
一次与专业的对话,
“教”与“研”携手,
“学”与“思”并肩,
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不断探索、不断反思
这是我们临川区音乐老师一直在做的事
漫步在专业的道路上我们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