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时期是儿童开始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教育阶段,是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园。为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教育部、教育厅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文件。在此,我们温馨致信,希望广大家长朋友能够理解和支持幼儿园去“小学化”。
什么是幼儿园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及内容偏重于小学阶段,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关注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它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全面开发。这种教育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小学化的危害有多大?
教育内容小学化:偏重智力发展而忽视孩子创造性发展,孩子的认知发展是阶段性,让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小学内容是阶段的跳跃,反而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
过早失去了童年乐趣: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由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超越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让孩子失去了幸福感。儿童教育专家卢琴曾经痛心疾首的说:“我们一些老师和家长把王子和公主早早地赶出了孩子的童年世界。”
如何预防“小学化”?
第一,去小学化教学内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为此,幼儿园教育应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把各种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把教育活动同幼儿的生活活动相结合,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让大自然和社会成为幼儿学习的活教材。
第二,去小学化教学方式,游戏是学习形式。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用感官认知世界的时期,游戏为幼儿的学习、探究提供了直接感知、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游戏中的幼儿自由自主、身心愉悦、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不断,游戏不仅唤醒了幼儿的求知欲,更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去小学化后:幼儿学什么?
- 良好的习惯
在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皆教育,孩子们会在一日生活中学会讲卫生、懂礼貌、不偏食、不挑食、爱运动、早睡早起、有安全意识等良好的习惯,而这些习惯才是奠定孩子未来教育的基石。
- 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越强的人越能适应新环境,越敢于探索,也越自信。在幼儿园里,孩子会自己动手,整理床铺、自己进餐、穿衣、如厕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 学习能力
3-6岁,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幼儿教师会用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模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习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索的能力,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 社交能力
对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在跟同龄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怎样建立友情、怎样保持友谊、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也会学会帮助别人和感恩别人。
孩子就像一粒种子,撒在地里,你得给他足够的时间,耐心地等待他慢慢地发芽、生长、结果。教育也是一样,让一切发生在应该发生的时间,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为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