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洞

twy1986
创建于06-14
阅读 27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天在二楼平台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杨翊小朋友说:“老师,这个地上有一个洞。”于是我走到洞的边上,围观的小朋友们也来到洞的边上。雨忻说:“老师,这个洞要是有小朋友踩到会摔跤的。”阳阳说:“老师,这个洞肯定会有小朋友去摸,摸得话手也会受伤,上面有刺,就像上次王译恒被木栅栏刺到的。那么这个洞到底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它修好呢?于是“精卫”填洞的故事开始了。

教师反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材的“活”意味着其教育价值可以不断拓展与深化,引领幼儿“走近生命”的饲养活动也应体现关注幼儿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深层内涵,从而使其深层的教育价值得以彰显。

一、哪些材料来填洞

    回到教室后我和孩子们针对填洞的方法进行探讨,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我用思维导图给孩子们的回答梳理了以下材料进行填洞。分别是:双面胶、泡沫胶、混凝土、纸、木头、白乳胶、混凝土。那么这些材料是否都适合填洞呢?

李锦程:老师我觉得白乳胶可以用来修洞。

孙祎霖:我觉得纸可以用来补洞。

杨翊:老师地板是木头的,木头也可以用来补洞。

汤毅丞:我家里还有泡沫胶,泡沫胶也可以用来补洞。

小小的脑袋大大的疑惑,一场关于“洞洞的填洞”之旅开始啦.......

二、第一次填洞

一天下午我让孩子们带着自己在班里找到的材料进行第一次填洞实验。由于人数较多,大家都去填拥挤也不合理,这一次我邀请了第四组的小朋友进行填洞,第四组的小朋友拿了双面胶和白纸还有木头。白纸的小朋友杨翊拿了双面胶,他们先在洞洞的周围贴上了一层双面胶,然后再将白纸放上去。杨翊说:“老师你看,我们把洞洞补好了。这时候边上的刘以沫说:“老师这个纸的方法肯定不行。如果别的班小朋友在这边走过洞洞肯定会坏掉的。”说完,一边的胡知行说:“我来走走试试看。”果然胡知行还没怎么踩白纸纸就塌了,白纸的方法行不通。”

教师反思:第一次填洞失败,但是孩子们对于补洞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可能是自己选的材料不牢固,像纸的话一踩就破,木头铺在上面的话高低不平,小朋友一踢也会掉。

三、生活中的警示标志

在第一次填洞的过程中,童沐堇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觉得在洞洞的边上要放一个警示的标记,围绕着这个话题,我和孩子们集体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警示标志。“老师,这个标志上有一根斜线,是禁止烟火的标志。”“这个是梯子,禁止攀爬的梯子”。“这个是手的标记,是禁止触摸的标记。”学习了标志的绘制后孩子们围绕这边有个洞洞画出相应的警示标志,“老师,这个是洞洞,这个我画的是脚。这个代表禁止脚踩洞。”“老师这个洞很刺的,我画一个手,提醒别的小朋友不要去触摸洞洞。”“老师我画了一个梯子,代表这个地方是禁止攀爬的意思。”小朋友们各抒己见,都很有自己的想法。

四、第二次填洞

孩子们仍不放弃,一次在玩沙挖小河的时候,当孩子们把水注入到小河中时,发现沙子与水混合后沙子有点粘稠的样子,王诗韵和孙祎霖都说:“老师这个就像混凝土”。边上的汤毅丞和李锦程也都觉得这个就是混凝土。孙祎霖提议说:“老师我们可以把这个混凝土带上去填洞吗?”我说:“那你们猜猜这次混凝土可以补上上面的洞吗?”孙祎霖认为可以,汤毅丞觉得不确定,王诗韵觉得也是可以成功的。于是这群小可爱们带着三桶自制的混凝土来到二楼平台就进行行补洞,先孙祎霖用小铲子将混凝土一铲一铲的放进洞里,一旁的杨翊觉得这个方法太慢,可以直接倒进去。最后王诗韵也将她的一桶都填到这个洞里,可是这个倒进去的沙子不一会儿都往下沉,压根到不了洞口,“老师,我觉得混凝土太少了,多点就会成功。”孙祎霖说,一旁的杨翊也点点头。“我也这么觉得。”

 教师反思:第二次填洞失败,我和孩子们总结经验,孩子们说老师这个洞洞太大了,混凝土太少了,多点混凝土就好了,也有小朋友说老师这个洞太大里面都是空的,混凝土没办法补的。那么到底这个无底洞下面到底藏着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和小朋友们探讨的话题。

五、洞洞下面有什么

   我和孩子们总结经验,孩子们说老师这个洞洞太大了,混凝土太少了,多点混凝土就好了,也有小朋友说老师这个洞太大里面都是空的,混凝土没办法补的。那么这个洞洞下面到底是什么呢?小朋友进行了猜测,并将自己的猜测进行记录。有的小朋友猜测的是空气,有的小朋友猜测有石头,有小朋友猜下面有树叶,还有小朋友猜测下面可能还有宝石呢。那到底下面藏着什么呢,小朋友们趴在地板上透过缝缝看到了下面真的是空空的。“哦,原来真的是空的。”怪不得我们的混凝土填不满。

教师反思:指南数学领域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中指出4-5岁的幼儿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在猜测洞洞下面再到孩子亲自验证,最终知道了原来二楼平台的木地板与下面的房屋的屋顶中间存在一定的空的地方。所以间接验证了混凝土的填洞的方法也是不可行的。

六、生活中其他的洞洞怎么补

当补洞环节遇到了瓶颈的时候,我们生活中的洞洞都是怎么补的呢?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们在玩沙的时候如果有一个洞洞的话可以用沙子进行补洞。”“老师,我的牙齿也有洞洞。但是我上次去医院的时候已经补好了。”那么牙齿是怎么补的呢。我让孙祎霖来到前面,小朋友们围过来看了下,原来牙医真的很厉害,他们能够将我们有洞洞的牙齿补得这么好。“老师,操场上的塑胶操场坏了,会拿什么休呢?”希希说:“还是拿塑胶修。”孙祎霖说:“我明白了,原来在修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拿相同材料进行修补,这样就会看不出来。”刘苡沫说:“牙医拿白色的材料修的牙齿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七、我来制作小木板

    (一)第一次木板修补失败

那么我们幼儿园有哪些木头材料可以进行修补呢。“老师,我们玩得阿基米德小积木可以进行修补吗?”朱涵宇问,“不行,那个洞洞太大了,那么小的积木一放就掉进洞里了。”孙祎霖说。“老师,木工坊里有很多的木头,我们去拼拼看。”于是孩子们一起来到木工坊一起进行木板的制作。有的小朋友选择了6根木片,有的小朋友选择了7根,有的小朋友还选择了粗细不同的木片。孩子们将木片放在白纸上,拼接摆出木板的造型然后用白乳胶进行固定。

教师反思: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在对然事物的探究和运数学解决实际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 展形象思维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为其它领域的深学习奠定基础。

最终洞洞修好啦!能够坚持住小朋友骑自行车玩游戏的重量哦!

00:20

【活动总结】

在本次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们深刻意识到主题活动选择一定要与幼儿兴趣相契合,这样的主题活动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真正有质量的。我们不是活动的主导者,在活动中跟随孩子的脚步,走进孩子的世界,和孩子共情。和他们一同探索、一起学习。

通过这次“精卫填洞”之旅,幼儿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日常修补的知识。我们尝试引导幼儿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表达对补洞过程中认识和感受,不同形式的表征不仅帮助幼儿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给予孩子大量探索验证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了大量关于填洞的相关知识,观察探索、思考猜测、实验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合作交流等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这一切发展了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动手科探的积极性和体验填洞的乐趣。

同时,孩子们也真切感受到了虽然一次次的失败,但是孩子们一直也没放弃,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寻求合适的填洞的方法,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坚持性和责任心。而且孩子们在填洞过程中,不断去观察、比较、记录,书写表征水平也逐步提升。

阅读 27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