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园日常注重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在这个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如果幼儿没有得到适当的关爱和支持,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 肥胖儿管理
幼儿的健康一直都是家长和老师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而营养不良、肥胖儿童更是保健管理的重要对象。
幼儿园制订科学合理的幼儿食谱,各种营养和能量既要满足幼儿生理和生长的需要,同时又不能过量。教师针对本班肥胖幼儿限制过食,引导幼儿细嚼慢咽,先喝汤后吃饭,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加强体格锻炼,利用体育锻炼来增加热量的消耗对减肥非常重要;引导幼儿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肥胖儿多与他人交往,多多参加集体活动。
二、 主题教学
班级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一对一倾听
教师采用一对一倾听的方式和孩子们聊一聊、玩一玩、说一说、画一画,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用心观察幼儿的内心感受,及时排除幼儿不良的情绪,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自主游戏
为了让幼儿有更多良好的情绪体验,我园始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通过区角游戏、户外自主游戏等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增强了体质、活跃了思维,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社会性的发展,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五、环境育人,从“心”出发
《幼儿园工作章程》中也明确指出: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园的心理环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可感受、可体验的,影响着幼儿园的每一个人,利用幼儿创作的作品进行布置,更加能够令幼儿产生心理共鸣,营造一种真情流露的心理氛围。让孩子们时刻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找到好心情的办法,保持好心情。
六、健康科普,呵护成长
1.对生活充满好奇
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象力丰富。善于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充满爱意和情绪
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眼泪和勇敢并存
跌倒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畏惧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为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可以这样做:
1.耐心倾听幼儿,放下“身段”
有的家长总喜欢在幼儿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来对待幼儿,这常常让幼儿难以接受。希望家长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幼儿,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幼儿说话。
2.修正对幼儿的期望
不要总是要求幼儿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这样不只是幼儿痛苦,就连大人也会很痛苦。幼儿也是人,当然有他想做的事,因此,同幼儿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3.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
交往与沟通、分享与合作是幼儿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作为家长,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释放消极的情绪,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提升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
4.教育幼儿学会接纳自己,释放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家长不要怪罪孩子软弱、胆小,而要让孩子知道,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类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大人们也会有类似的情绪,从而鼓励孩子学习接纳自己的坏情绪。
守护幼儿心灵,促进心理健康。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月的系列活动,孩子们明白了最珍贵的并不是财富、名利而是生命,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生动,孩子们将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饱满的活力来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勇敢的面对困难,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走得更宽广、更遥远,珍爱生命,向阳而生,成为阳光,自信,坚韧的一幼好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