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产生混乱,导致认知、感情、行动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一类疾病。100年来,许多科学家为探索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卓绝的汗水,然而我们至今仍未能完全解开疾病发生之谜。现在科学普遍认为是精神疾病是由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有研究表明在人类基因组中有100多个遗传区域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遗传度为70-85%;同卵双胞胎中,若一人患抑郁症,另一人同患病的概率高达40%-50%。早发(发病年龄<30岁或更低龄)和反复发作的抑郁症病人,呈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就诊和治疗比率偏低,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缺乏明确可依的治疗程序,临床医生仅能凭借经验处方,而这个试药过程往往需要反复多次后才能找到合适的药物。找到合适药物治疗,急性期过后还需要维持至少2年以上的治疗,以防复发。研究表明药物治疗4-6周,约66.9%精神分裂症患者未达到临床治愈。30年临床证据表明抗抑郁药物临床治愈率约为30-40%;多数病人没有很好地遵嘱服药,主要表现为漏服、少服或擅自停药;约20%-35%抑郁症病人都会有残留症状,社会功能/职业功能受损。
相同药物效果因人而异,副作用千差万别
药物在人体发挥作用时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包括遗传、民族、年龄、体重、肝肾功能、吸烟、饮酒等,其中遗传因素在药物发挥作用时起到42-50%的决定性作用,换言之,基因差异是决定药物反应差异的主要原因。2007年,美国FDA建议亚裔人服用卡马西平前做HLA-B*15:02基因型筛查。这是因为亚洲人服用卡马西平会有较高的概率出现SJS综合征(一种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研究发现HLA-B*15:02与卡马西平引起的SJS综合征具有人种特异性,中国人/东南亚人携带HLA-B*15:02基因型的频率远高于欧洲人,这是一种几乎只会发生在亚洲人身上的副作用。不同人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有些基因型可能只有中国人才有;有些白种人常见的基因型在中国人身上却不存在。因此,只有依托于中国人自己的基因数据才更有意义!
基因检测是实现临床个体化用药最有效的手段
医生首先解读患者的遗传基因编码,根据患者特定的基因型对其可能出现的药物反应进行预测,然后给予特定种类、特定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取得最佳疗效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药物副作用。
个体化用药是建立在基因检测技术之上的治疗理念。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在吃药前预测药物可能的反应,尽快找到疗效佳且副作用小的药物,提高依从性,最终改善治疗结局。
基因检测对治疗的益处
精神疾病的治愈需要医患共同努力
南阳南石医院南院2号楼1楼【心身医学科】
科室简介:心身医学科特色开放病区,擅长中西医结合、特色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特别是对酒精戒断,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及精神分裂疗效显著!帮您解决头痛失眠、胃肠及心脏型神经官能症、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学生厌学等心身问题。
科室团队:
南石医院心身医学科,学科创始人,南阳市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分会,会长
赵素萍主任:13838769756
科主任熊飞:13949329946
燕瑞平护士长:15938848132
王义主治医师:15993137296
席三赢主治医师:13673898910
苏艳荣住院医师:15139085708
刘晓华住院医师:13838753267
杨钦住院医师:15839703750
科室电话:0377—63568964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