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一、夏至节气气候状况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2、 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 高温天气
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二、夏至风俗活动
1、 祭祀祭祖
夏至时值农作物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3、夏至吃面食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代表着炎热夏天的到来,人们的饮食也要有改变,以热量低、便于制作的食品为主要食物,面条常常就是家庭首选。还有因为夏至的面条基本上是用新麦磨成的新面粉,新鲜面粉里的营养成分较高,口感较好。
三、夏至三候
| 一侯:鹿角解 |
鹿的角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金黄的色彩下,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生灵万物,闪耀着光芒。
| 二侯:蝉始鸣|
蝉鼓翼而鸣,居高声自远。夏至后因阴气生,雄性的知了便鼓翼而鸣。蝉鸣阵阵,忽觉夏日悠长。
|三侯:半夏生 |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在炙热的仲夏,阳性的生物开始衰退,一些喜阴的生物渐渐出现,开始踏上属于自己的生命旅途。
四、夏至养生
1、起居养生
夏至后,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晚睡早起,同时,每天应安排午睡,以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晚睡早起,但晚上睡觉时间不应超过23:00,中午11:00~13:00间宜小憩,以0.5~1小时为宜。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同时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2、饮食养生
夏至饮食要温热清淡,切忌肆意食冷。夏至时节,最好的养生方法是适当收敛浮阳,让内阳不要太虚。且夏季为心火当令之时,天气炎热,出汗较多,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
这个时节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多食苦味(苦瓜,莲子心等)可以祛暑清热,食咸味可以补心,可多食绿叶菜及瓜类含水量多的蔬菜水果。
饮食不要肆意贪凉,如雪糕、冰饮等,过食生冷伤及脾胃阳气,就会出现腹泻、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
3、运动养生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4、应常备防暑药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
5、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五、夏至养生禁忌
1、忌过食生冷;
2、忌夜卧贪凉;
3、忌冷水洗浴。
立夏之美,在于传承。通过认识二十四节气给幼儿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也是幼儿对原有知识的一种验证,一种升华,一种拓展。不仅激发了幼儿对传统节气的热爱之情,还让教育更丰富,更完整,更多元,更贴近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