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突泉镇各村立足党建引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充分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聚焦特色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宜居村庄,通过建强班子队伍、抓实产业发展、擦亮生态底色、推进精细治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激荡起干事创业的澎湃动能,各村“旧貌”成功“焕新颜”,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擘画“同心圆”,建强班子聚合力。一方面,坚持抓好自身建设。聚焦提升政治素养,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加强理论学习,村书记亲自带头学习、讲解,同时鼓励支部成员轮流“上讲台”,结合工作实际分享学习收获和体会。此外,借助“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平台,鼓励党员干部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学习,持续为思想“充电”,为精神“补钙”,班子党性修养显著增强。另一方面,优化班子队伍梯次结构。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形成老中青搭配结构合理的干部梯度。老年干部积极发挥“摆渡人”担当,主动传经验、教方法、解迷惑。中年干部思路开阔,干劲儿足,灵活系统地把控工作走向、解决突发情况。年轻干部主动到项目建设、防汛减灾、污染防治等岗位接受锻炼,在恪尽职守、忘我奉献中积累干事经验,练就一身本领。班子成员“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合力推动村内工作开展,极大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共创“一家亲”,带动致富创增收。突泉镇柳河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通过党建引领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与周围乡村交流学习先进技术,互通有无,成功打造“十、百、千”产业品牌,持续做大做强紫皮蒜等特色产业,团结带动本村村民致富创增收。突泉镇新生村党组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发展集体经济,借助地域优势,打造葡萄种植产业链,通过不断探索,创立“一统三带”模式,即在党支部统领下,通过合作社带动、园区带动、政策带动,发展“一村一品”特色葡萄,目前新生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专业村,所产葡萄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村集体带动村民致富动能愈发强劲。
描绘“生态绿”,美丽乡村新“净”界。突泉镇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治理理念,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乡村美出新“净”界。为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大环保卫片排查整治力度,严禁露天焚烧秸秆,减少大气污染,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为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长制”,巩固河道整治成果,加大饮用水源地和饮用水源井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为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将各村垃圾都安排到规定地点集中处理;深入落实“三包”责任制,不断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推进乡村道路硬化、亮化、美化,鼓励各村在村屯主道两侧栽植鸡心果、龙丰果、波斯菊等,以“生态绿”推动乡村美出新“净”界。
搭建“连心桥”,微网精治提质效。突泉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持续推进微网精治,致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突泉镇南厢村通过构建“一张网格”、打造“一支队伍”、做好“一站服务”,整合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资源,同步推进党员干部、志愿者等队伍进驻网格,细化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凝聚起推动发展、为民服务的合力,构建“家门口”服务体系,推进管理“全兜底”,为民服务“全覆盖”,真正实现“一网统筹”。突泉镇新生村结合“浦江经验”做法,打破固有治理体系,建立“1+15”工作模式和“14+4”治理模式,实现大事小情“一网”统筹,网格员不断贴近村民,走访收集诉求,化解矛盾隐患,全力解决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
奏响“和谐曲”,文化阵地展精神。突泉镇柳河村不断吸纳本村乡土文艺人才,组建秧歌队、合唱队、广场舞队等队伍,目前共有各类文体骨干150余人。他们以村部文化广场、乡村舞台为主要活动场所,定期开展各类演出活动,内容多以歌颂祖国歌唱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展现风采、彰显活力、凝聚人心、积蓄后劲的重要作用,柳河村乡风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突泉镇南厢村牢牢把握草原书屋文化阵地作用,进一步完善功能室,单独设置阅读区,为村民提供有关党史、农技、科教、少儿等多个门类书籍达2000余册,吸引更多的村民主动前往草原书屋汲取知识,享受片刻宁静,真正做到“屋”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