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虽是这样说,但我想做的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说一点与“愚忠愚孝”无关的忠和孝!
老莱子的无奈与程咬金的可爱真是一对鲜明的对比。“老莱娱亲”是旧时二十四孝之一,说老莱子这个人,年逾七十还“衣彩衣”“作婴啼”,逗他父母高兴。上世纪初,在推翻封建社会的一切时遭到批判,甚至有讽刺其為“虛伪的装模作样”,认为“七十高龄的大人”不该如此,却未去关注如何养其“七十岁人的父母”。笔者无意与先生作怼,先生当时的批判,是他作为“很小的时候怕如郭巨埋儿一般的恐惧”而“怕作孝子”。我所说的却是于今“上有老”的“瞻养人角色”,是所谓“立场不同,观点有异”。或者“角度不同,观点不同”,甚至“断章取义,聊作曲解”是也。譬上所言:是让他父母比他“更正常地”生灭吗?还是叫他父母“别把老人当儿子”?世人明白,你活一万岁也还是你父母的孩子啊!
在“老吾老”的美德传承之下,除了对老人“养口体”之外,还須“养心志”,那不是更好吗?只解决吃喝而不关心情感是要不得的。古人尚且明白“只予吃喝与养牲口无异”,养个宠物你还得给它當“铲屎倌”,养个人你怎么就觉得这样难?尊严!情感!寄托!都不可缺!
许多方面不对称自然没可说的,例如人对於物的处置,有点“感情”也仅是限于“占有、役使、偏爱或癖好”,而非真正的“情感或情谊情义”。对于人,就有讲究:有公德、有天理、有人伦和社会维护,有所谓的“评判标准”涉及因素多,故觉得其“难”。诚如“画鬼最易”一般,因为谁也没有见过,怎么干都不会错。如果老莱子的父母不需要他,干嘛需要老莱子他来“娱亲”?叫他滚一边去,或享受他自己儿孙的“娱亲”吧!然而,子又有子,父犹有父,所以这是一个“永远存在而且必须的过程”,推不掉的,必须办理!
次而言之,程咬金就仿佛可爱得多了:老娘辞世,响当当的一句“妈呀一一你走了丟下八十岁的孤儿叫我依靠谁”的大嚎,让世人津津乐道千年。倘若他老娘泉下有知,也该感其“娱亲”之道吧?
不该是总苛责老莱子的“主动娱亲(顶敬,使其娱)”而赞美程咬金的“被动娱亲(依赖,令其感到娱)”吧。尤其在他父母“阿尔兹海默症”了,思维回到总把他七八十岁的孩子看作“小儿时代”,除了老孩子自己感觉的“无奈”之外,能用旁人“正常的不可理喻”眼光来对待吗?
曾有认识的一家人,老父亲得了此症,精力尚旺而难于看顾,怕他跑出门去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唯一的办法就是順着他,不让他生气发脾,这该也算是“娱亲”的一种吧,让他老人家“好心的为家里做点家务事”。每天扶他出去溜跶回来,就把一筛子或半盆“黄豆掺黑豆或葵花籽”请他捡出來,分开。他专心的做,认真的做,不时時还会叨念这家里的儿女“还没有长大,真不让他省心,实在是离不开自已……”
任务完成,听到老人呼叫就赶紧前出抬走。老人感觉自己还有用,很有成就感,就高高兴兴地听从吩咐,甚还会问“还有没有?看我的!”
之后是正常地吃飯,午睡,下午过后,又“继续工作”。家人将豆豆抬出门去,将分捡开的葵花籽、黃豆、黑豆,转过背又将它们倒在一起,造转,混匀,再抬进来,央求几句,让他老人家开心,愿意,你就可以滕出手来,“有力气和有心情”去干些正常人正常该干的事项了。
所以,呼天叹地,哪怕你报告警察叔叔,半夜老人想出门,你也拦不住他!走失在外边找到,你也劝他也不同意回来!“捡豆豆”或“娱亲”之法虽不大好,也优于你欲哭无泪、叫天不应、无法照管,或者是绳锁相加的“限制保护”要“仁道”些吧?
我看他“老莱子”,亦是如同我这一般的一大群“挣不了高分”的“老来之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