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更容易滋生、繁殖,为了能保证幼儿的健康,让我们家园携手,全面了解和掌握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为宝贝们筑牢健康成长的坚固城墙!
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属腺病毒科。它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包括呼吸道感染、眼部感染、胃肠道感染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物品传播。
潜伏期3~8天。一般急骤发热,往往自第1~2日起即发生39°C以上的高热,至第3~4日多呈稽留或不规则的高热,五分之三以上的病例最高体温超过40°C。常见的轻症反应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种:(发热、流涕、咳嗽、咽炎)、(水样便腹泻,同时可伴随呕吐)、(发热、咽痛同时结膜炎表现)。
感染腺病毒呼吸系统症状
大多数病儿自起病时即有咳嗽,往往表现为频繁咳嗽或轻度阵咳,同时可见咽部充血。呼吸困难的表现多数开始于第3~6日,逐渐加重。重症病例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憋(具有喘息和憋气的梗阻性呼吸困难)及口唇指甲青紫,叩诊易得浊音,浊音部位伴有呼吸音减低,有时可听到管性呼吸音。初期听诊大多先有呼吸音粗或干罗音,湿罗音于发病第3~4日后出现,日渐加多,并经常有肺气肿征象。重症病儿可有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多见于第2周),无继发感染者渗出液为草黄色,不混浊,有继发感染时则为混浊液,其白细胞数多超过10×10/L。
感染腺病毒呼吸消化系统症状
半数以上有轻度腹泻、呕吐,严重者常有腹胀。腹泻可能与腺病毒在肠道内繁殖有关,但在一部分病例也可能由于病情重、发高热而影响了消化功能。
感染腺病毒呼吸其他症状
可能出现红色丘疹、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扁桃体上石灰样小白点的出现率虽不高,也是本病早期比较特殊的体征。
腺病毒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接触传播
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洗手而触摸口、鼻或眼睛。
粪口传播
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
腺病毒在毛巾、水槽等物体的表面可存活较长时间,且其对酒精、乙醚等常用消毒剂不敏感。因此,请正确选择消毒产品。
日常如何预防腺病毒
(1)应均衡饮食、合理运动、充足休息并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增强抵抗力来预防感染。
(2)注意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手帕等遮住口鼻,用后丢弃或及时清洗;有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佩戴口罩。
(3)不与他人共用餐具及个人清洁用品,注意清洁消毒,并应经常维持清洁干燥。
(4)在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流行时,应避免出入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5)养成用流动水洗手的习惯,避免用手触摸手、口、鼻、眼睛。不共享毛巾、个人卫生用品,避免前往游泳池、喷水池等戏水区域。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也被称为“手口足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症状
(1)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
(2)多数患儿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疤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或表现为大疤样改变。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人群密切接触,幼儿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主要的传播方式;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易被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发生感染。
如何预防
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勤通风
保持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增减衣物
夏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还要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出现症状应及早就医
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在公共场所时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
注意饮食
保证钙质的充足供应
孩子长高主要是骨骼发育的结果,而骨的主要成分是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肉类、虾皮、芝麻、海带等。
不能让孩子多吃糖、巧克力、甜饮料,因为里面含有较多的磷酸盐,会阻碍钙在体内吸收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