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 科学育人
 ——郑州市小幼衔接语文课例观摩研讨活动

二七区教学研究室
创建于2024-06-13
阅读 320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小幼科学衔接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落实,提升小学语文低段课堂教学实效,6月13日上午,郑州市小幼衔接语文课例观摩研讨活动在二七区政通路小学承办下,与二七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携手举行。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余昆仑,郑东新区象湖第二、第四幼儿园园长李晓洁,二七区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杨鸿雁、程莹,幼教教研员康紫苑,二七区政通路小学副校长樊宏蕾,二七区第二实验幼儿园主任王娟及二七区“小幼衔接语文桥梁课程”研究团队教师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二七区政通路小学语文老师白鹤进行了小幼衔接课例展示,与她一起上课的是二七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白鹤老师本着培养儿童阅读、识字兴趣的活动目标,组织生活识字,故事情境识字。借助《仓颉造字》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汉字的起源,进而对汉字产生兴趣。引导孩子们通过留心观察生活进行识字,感受识字的乐趣,并通过猜姓名、抽盲盒等游戏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课后研讨环节,李晓洁园长谈到越是基础的教育越重要,小幼衔接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心灵的衔接,要真正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幼教课堂中要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幼教教研员康紫苑强调课堂环节要有连贯性,才便于活动最后的总结和拓展;王娟主任建议课堂时间分配要合理,课程组成员也谈到自己成长及收获;接着教研员程莹老师指出小幼衔接课例的难点是教学方式和策略的改进,要向活动化、游戏化和生活化学习设计努力;杨鸿雁老师从区域层面陈述了本次课程探索的实践历程,及完善本节课例的信心。大家积极探讨,踊跃发言,纷纷对本节课例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最后,余昆仑老师从学生学习适应和语文课程的角度对本次课例研讨进行了专业指导。余老师指出,小幼科学衔接在学科层面的推进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很强的必要性,对初入学一年级学生在学科学习领域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要影响。

       结合课例,余老师建议教师要对学生有评估,在学情的评估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活动设计,课堂中要有情境化的设计,在情境的进阶中完成目标。余老师紧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在识字中要有字源的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实践的落点要关注识字兴趣、字理梳理、汉字运用,在此基础上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最后,余老师强调小幼学段衔课程要站在小学阶段进行定位,在学科教学层面要加强研究、积极探索、推到落实。此次小幼衔接课程作为初入学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桥梁课程,课程设计既要依据《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又要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更要评估初入学一年级学生的学情,要在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课堂上铺垫语文学科必备知识,渗透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识字的乐趣、体会汉字蕴含的思维、增强汉字应用意识。

       相信在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指导下,在区域的带动下,二七区小学语文学科教师和幼儿园老师会更深入的探索、实施小幼衔接语文桥梁课程。将有效帮助初入学儿童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实现小幼衔接课程区域性推动,在学科层面真正把小幼科学衔接落到实处!

阅读 320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