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遗
东台葫芦画
课程缘起
在前期对中国非遗文化的探究中,宝贝们对“东台发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宝贝说“这个非遗文化我没听说过!”“这是用真头发做出来的么?”在探究中孩子们发现了一幅特别的作品——发绣葫芦。“为什么这里只有5个葫芦”“葫芦兄弟有7个”……于是一段关于葫芦的探究之旅由此展开‼️
演•葫芦兄弟
就在大家讨论发绣葫芦时,羡羡向大家说道:“我在家里还看过《葫芦娃》的动画片呢!”有的小朋友说:“我还看过《葫芦兄弟》的绘本!”。甚至有的小朋友迫不及待的唱起来“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
孩子们对葫芦娃的本领以及葫芦的不同颜色产生了兴趣,但他们对于表述葫芦娃的七种颜色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正当我准备进行引导时,糖糖在区角发现了神奇的一幕——“彩虹”!原来,是阳光透过科学区的三棱镜后发生了色散现象。我鼓励孩子们仔细观察“彩虹”,数一数彩虹有几种颜色,并引导他们通过自主表征、合作摆图、交流讨论等方式,将葫芦娃的颜色与本领配对,并与绘本故事相互结合,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
靖鑫:葫芦娃可真厉害,我也想变成葫芦娃!
桐言:我喜欢三娃,他刀枪不入🔪!
二哼:我是六娃,可以隐身🫥!
伊冉:那我想变成蛇精,跟你们PK一下😏!
于是,老师便和他们一起制作了葫芦娃故事的头饰、道具等。
瞧,角色区里正上演着“葫芦娃大战蛇精”和“葫芦娃救爷爷”的剧情呢👀!悦琪:“我会喷火,我最厉害,爷爷我来救。”六一:“我也可以喷火呢!”初心:“我是七娃,有宝葫芦,我也可以救爷爷!”沐沐:“我是水娃!我可以喷水!”……
绘•七彩葫芦画
“葫芦娃头上的葫芦真好玩,我也想画一个~”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创作需求,我让宝贝们准备了一些小葫芦,让大家自由创作。瞧,孩子正在细致地涂色。不一会儿,彩色葫芦就完成了。
葫芦画完后,孩子们将葫芦都摆放在了报纸上,想要自然风干。过了一会儿,却出现了问题:“彩色葫芦粘在报纸上了,我一拉,报纸也被撕下来一点。”“我涂的黄葫芦不小心跟旁边的蓝葫芦碰起来了,粘上颜色了。”发现问题后,孩子们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改进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完成作品后需要“回头看”,及时弥补和完善,如此才能越来越好。
辩•非遗葫芦画
葫芦上色的活动结束后,第二天一大早,我刚开启葫芦画的话题,有的小朋友便迫不及待地发言。“我和爸爸昨天搜资料,看到东台除了发绣,还有一种非遗叫葫芦画,就是在葫芦上面刻画!”“葫芦画?那我们昨天在葫芦上涂色,算不算葫芦画呢?这就是非遗吗?”带着这些疑问,我随即在大屏上搜索东台葫芦画。当孩子们看到葫芦画作品时,连连发出惊叹和赞美。
孩子们畅谈了自己对葫芦画的初印象,我顺势问道:“你们觉得东台非遗葫芦画和自己绘制的葫芦画一样吗?”
行•创作葫芦画
有了前期的了解和对比,孩子们对于非遗葫芦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创作出更接近原作的葫芦画作品有了信心和兴致。通过观看葫芦画绘制过程的视频,孩子们了解到,要使用刻刀在葫芦上刻出线条,然后再进行涂色。因此,在尊重幼儿年龄特点以及保障幼儿安全的情况下,我们最终讨论决定,用勾线来替代刻刀刻线。为了帮助孩子循序渐进掌握葫芦画技能,瞧!他们创作出各种好看的人物、形象、图案呢!
看到自己创作的葫芦画作品,大家非常有成就感。“老师,好像葫芦画也不是很难呀?”“对呀,那为什么就成非遗了呢?”我没有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请他们再仔细观察葫芦。糖糖“哎呀,你看这个葫芦上有铅笔画的小人,但是好像没涂呀?”肉肉“这边葫芦上的房子也没有涂色,跟真的葫芦画不一样!”想要画出好看的葫芦画可真不简单呀!我们光涂都那么累,非遗老师们用刀刻更难~孩子们你一嘴我一嘴的讨论着……
品•美好的寓意
孩子们对葫芦画进行多次体验和创作后,他们对于葫芦也产生了一些疑惑,“为什么非遗老师们都在葫芦上面画呢?”“纸上就可以画画呀?”
“是呀,石头上面不也能画吗?难道是因为葫芦很可爱?”
原来,葫芦与“福禄”谐音,而“福禄”是有福气、有好运的意思,所以葫芦自然就成了福气的象征。此外,葫芦里有很多葫芦籽,与“多子”谐音,表示是多子多福。小小葫芦,原来还有如此深厚的寓意,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