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而遇 沐光而行

宁波市第十二届特级教师(名师)带徒初中科学组第五次活动顺利进行

通讯员:全体学员
创建于06-13
阅读 207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研思并进 行以致远

      6日下午的活动由吴利文老师主持。作为东道主的温州市高铁新城实验学校黄建刚校长向来自家乡的“亲人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办学的基本情况。创建于2019年的温州市高铁新城实验学校秉承“适性扬才,让每一位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一卡一单”教学模式,制定“一生一课表”选课走班体系,以“五新”空间新样态的塑造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赋能。

       随后,两位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第一节课是温州市高铁新城实验学校胡方游老师执教的《太阳与月球(第二课时)》。胡老师基于用工程思维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通过重温古代中华民族对月球的向往与探索,到近期的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提出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的计划。引导学生首先自主阅读教材认识月球的基本情况,进而分析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解决人类在月球上的生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要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必须克服的困难,并制定科研基地方案合理性的评价量表。学生基于评价量表设计月球科研基地的方案,结合评价量表对各小组方案进行迭代设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核心概念、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

       第二节课由浙师大附属大目湾实验学校的翁宇峰老师执教《渔》。翁老师利用垂钓这一真实生活情境,结合垂钓中所使用的鱼钩、鱼饵、鱼线、鱼竿、浮漂等一系列垂钓用具,发掘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复习。垂钓中所使用的浮漂是浮力复习课的一个优质载体,从“阿波浮漂”到“七星浮漂”再到“立式浮漂”的迭代更新,是突破△F浮=ρ液g△V排=ρ液g△Sh这一学习难点的良好素材。从而有效形成知识内容的整合,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这一跨学科概念。

“做”而论道 起而行之

       随后进行的评课环节打破了传统的评课方式,沿用圆桌访谈式的评课形式。在导师与学员、导师与导师、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思维碰撞中,点评环节精彩纷呈、干货满满。

      胡老师的课从中国传统的诗画引入,体现了科学的人文之美,进而过渡到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探月工程,体现了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的发展和进步。在整堂课的设计中,胡老师通过三个活动的实践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融入了项目化学习和工程实践设计,使整节课的学习变得富有挑战且有意义。在这节课的执教过程中,胡老师很好地诠释了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如何成为一节课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胡老师的这节课充分把课堂还给了他的学生,让他的学生成为了这节课学习的主体。胡老师通过引导和组织,引发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激发学习任务不断地推进,学生思维不断地深入。学生通过不断改进这节课项目化学习中的方案设计,迭代、完善各自的作品,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宁波市名师何秀凤老师

      本节课非常新颖,翁老师通过《渔》的教学发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改变了传授式的上课模式,引导学生从利用科学知识解答问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吴老师指出,翁老师关注核心素养下的课堂,用心研究、详细梳理、精心备课;其次,本节课设计很巧妙、很新颖,构建了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上课老师将碎片化的知识变成结构化的知识。通过问题解决串联起相关科学知识的复习,并注重引导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迁移运用,是一节学生感兴趣且充满科学味的复习课。

——正高级、特级教师吴利文老师

      胡老师从中国古诗词中对月球的描述引入,并将当前中国航天对月球探索工程关联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人从古至今对月球的探索都充满了好奇,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关于月球的基本知识,并联系我国的探月工程,对接下来如何在月球上建立月球基地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并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月球基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科技自信,并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胡老师用真实的情境串联起整堂课的学习,并在这节新课学习中引入了项目化学习的理念,使整堂课的学习生动、有趣又富有挑战。学生在这样的科学课中始终充满学习的兴趣,并且敢于展示作品、敢于表达观点、敢于提出质疑,在掌握基本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科学核心素养。

——慈溪凤湖初级中学王寅老师

       胡老师的课使我对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1.评价量表的设计和呈现方式,应该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设计评价指标与等级,这样会使项目化实践过程更加具有主动性和参与感。2.胡老师在项目评价的过程中创设了表达交流的环节,让展示方案的小组接受来自其他小组的质疑和挑战,引导学生不断审视自己的方案设计,从而实现项目的迭代。3.胡老师坚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使问题的解决渗透在学生的活动中,在活动的参与中激发学生深度思维。

——鄞州区应麟书院虞凯天老师

       本节课利用垂钓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结合垂钓中所使用的鱼钩、鱼饵、鱼线、鱼竿、浮漂等一系列垂钓用具,发掘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来进行力的复习。其中翁老师利用浮漂的迭代更新对浮力内容进行复习,促进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这一跨学科概念。翁老师通过问题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用已学的科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成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同时,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种科学方法,如转换法、放大法、多种方法测量物理量等。整堂课学生参与度高,讨论热烈,师生关系融洽,是一节优质的复习课。

——宁波联合实验中学顾翔宇老师

      翁老师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是一节力学的综合复习课,围绕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两个跨学科概念展开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鱼钩的结构,引导学生用科学知识分析如何知道鱼儿上钩了?引导学生设计方案测量和计算鱼儿需要多大的力才能将阿波浮漂完全拉入水中。引导学生如何改进浮漂使现象变化更明显。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学生主动将力学知识由碎片化逐步结构化。

——宁波市惠贞书院司柳青老师

融会贯通 力学笃行

      7日的活动由朱红老师主持。上午,三位学员代表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第一节课是奉化区剡溪中学杨斌老师执教的《谁主沉浮——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杨老师通过让学生体验浮沉子下沉和上浮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释浮沉子的受力情况,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问题为引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中,杨老师在教学设计环节特别关注了排开水的重力和排出水的重力之间的区别,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方案。最后,杨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浮沉子下沉的原因”,做到整节课学习的首尾呼应:由浮沉子产生问题,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收获满满。

       第二节课是青田县温溪实验学校曹灵敏老师执教的《自动浇花神器的设计与制作》。曹老师从生活实际出发,指出当家里没人的时候,需要一个自动浇花装置,从而提出了一个驱动性的科学问题,“如何设计与制作一个自动浇花神器?”自动浇花神器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元件?如何设计电路?再到认识电子传感器模块、实物电路的设计、连接、测评、调试,整堂课形成了一条非常清晰的任务线。同时在这条任务线的基础上,曹老师又注重给予学生任务推进的支架,让学生回顾了湿敏电阻特性、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本节课曹老师还引入了评价量表,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不仅落实了课堂内容,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节课是由奉化区城北中学王婷婷老师带来的《探秘饮水机》。王老师从使用饮水机能使喝水变得方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秘饮水机》。王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探秘上置式饮水机的工作原理。王老师将一瓶开有小孔的、装有水的塑料瓶倒置,让学生观察水是否会从瓶中流出来?进而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如何让水从瓶中流出来?在此过程中复习了气体压强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发现此饮水机存在搬水困难和不卫生等问题,需要改进。进而引导学生探秘下置式饮水机的工作原理。本节课在复习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让同学们体会到科技是在不断创新和解决问题中发展的。

各抒己见 争鸣求真

       杨老师的这节课存在许多亮点,通过组织学生体验浮沉子的小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再通过证一证、探一探等一系列学生活动,在课堂中充分创造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探究实践的机会。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学生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践行了新课标中强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理念。

——正高级、特级教师雷迎春老师

      曹老师的课是一堂典型的项目化学习的课。项目化学习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主动进行项目设计,并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化、可视化、规范化。如何让学生从不会设计到会设计。曹老师的课很好地体现了项目化学习的精髓。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建议把电路设计的任务拆解成几个子任务。可以让学生先设计控制电路,再引导学生设计工作电路。

       王老师的课是一堂主题式学习的课。在这节课中,王老师结合饮水机的发展历程,设计了一堂主题特色鲜明的复习课。王老师以塑料瓶为支架,建构两个模型,进而完成饮水机工作原理的“探秘”。同时,引导学生完成了相关概念的复习。如果能将饮水机的内部结构,结合自制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地“探秘”,学生将对饮水机的工作原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正高级、特级教师朱红老师

      杨斌老师的这节课从学生体验沉浮子装置的活动引入,引导学生在探秘浮沉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浮力的概念。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链以及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影响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因素。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能自主完成独立的学习任务,又能完成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体现了杨老师问题设置和任务安排的精准性。如果本节课中,教师在评价学生方面,能够更加多元化,并对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取舍、精简,相信学生能收获的更为扎实。

——宁海县桃源中学叶凯航老师

      设计并制作一个自动浇花神器,这个驱动性问题是本节课微项目学习的“灵魂”和“发动机”。也正是这个驱动性问题引发了学生层层进阶的思维活动。从“你觉得自动浇花器需要具备哪些功能?”,到“选择哪些元件来实现这些功能?”,再到“选择什么样的元件进行电路设计?”,最后给出实物电学元件让学生进行实物电路的连接,形成了一条清晰的项目线。在此基础上,根据任务推进的需要,曹老师又让学生回顾了湿敏电阻、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这一条知识线和任务线相辅相成,共同帮助学生完成了整个项目的制作。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吴盼盼老师

      从创设情境——“选什么水、如何取水”到“解密饮水机的取水原理”。王老师巧妙地利用矿泉水瓶开展模拟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压强的相关知识设计出水装置,并设置量表,以评促教,不断改进装置以接近真实的饮水机。课堂末尾,又出示大量先进取水设备并进行原理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浙师大附属芦江书院吴佳林老师

因势顺导 拾级而上

      7日下午,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鹏飞老师带来题为《指向探究实践的科学教学与测评设计》的讲座。黄老师立足对科学课程目标的理解,围绕科学教学和测评设计,与老师们分享了温州近年来在项目化学习中的实践经验,以及温州市历年学业水平测试的命制理念。黄老师认为,在命制试题时应从知识、方法、观念、能力多角度立意,最终指向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测评。同时希望老师们以这些评价为导向,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切实落实素养导向的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特带徒活动恰如一次逐光之旅,师傅们的教研智慧点亮我们奋楫前行的路途,沐光而行,以期成为光,散发自己的能量。我们相信,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阅读 20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