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都
洛阳
课程背景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起源;
这里是最早的中国;
这里是牡丹花城;
这里是东方圣城;
这里是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的巅峰时期;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这里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这里是万里茶道交汇处;
这里是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
研学目标
本课程以历史课本为参照,透过文物,通过历史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以洛阳出土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为本,以历史时间为顺序,串联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史迹、重要历史人物、科技发明,等等,全面展示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突出了“河洛文明”是中国文明象征的特殊历史地位,感悟万国来朝的盛唐气象,勾勒出十三朝古都洛阳的都城发展轨迹,通过深入学习洛阳的历史,增强孩子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文物价值的认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课程简介
课程一: 博物馆探秘——河洛文明【十三朝古都】
中华文明是延绵不断的文明,河洛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缩影。距今1万年前后,河洛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21世纪生活在这里的夏氏族,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其后,殷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晋相继在洛阳营都建国,历时1500多年。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史前时期
五千年前的大象化石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
20万-5万年前纳玛象的象牙化石。
夏商周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进入青铜文化发达的朝代,正式步入文明时代。
偃师商城商代最早的都城,也是中国青铜礼器文明最辉煌的时期。
周朝时期的洛邑也是文献记载中最早出现的洛阳城
汉魏时期
曹魏、西晋和北魏在洛阳建都历时长达500多年,使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成为东方文明西传的源头之一。
汉代,彩绘陶器在继承战国传统的基础上达到了极盛。
隋唐时期
隋、唐均以洛阳为“东都”,
隋炀帝时期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唐朝时期的低温釉陶器“唐三彩”从不同维度再现了唐代东都洛阳地区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的社会生活图景,
那么我们看到的唐三彩与我们所知道的禹州钧瓷和景德镇瓷器有什么区别吗?
五代和北宋
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以洛阳为都,北宋也以洛阳为陪都“西京”,特别是北宋时期的汝瓷存世量极为稀少,历代都奉为至宝,钧窑也以典型的特征“入窑一色,出窑万千,的窑变使瓷器呈现出独一无二、妙不可言的视觉效果。
课程目的:
结合课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带领孩子们认识洛阳博物馆“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以夏代都城、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为主线,以洛阳出土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为载体,以时间为顺序,全面展示洛阳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
课程二:聆听千年梵音
中国四大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贯穿几个朝代,文化风格各不相同,体会中国佛教文化内涵。
龙门石窟为什么被誉为中国最大的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
作为外来的佛教造像艺术,在龙门石窟逐步完成了中国化、本土化的进程。龙门石窟佛教艺术中的“中原风格”和“大唐风范”。
观看这些精美的石刻造诣,联想到历史课本中的北魏和大唐,唐朝你是否对它们的历史、政治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课程目的:
通过近距离观看龙门石窟,学习尺度单位,了解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壁画艺术,以及佛教对中国的影响,结合书本知识与体验融合,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与匠人精神。
课程亮点:
1、通过河洛文明学习洛阳历史知识,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来认识洛阳博物馆,学习文物背后的故事,激发孩子们探究历史的兴趣。
2、通过直观的对比,认识唐三彩、禹州钧瓷和景德镇瓷器的区别。
3、通过聆听故事讲解了解洛阳特色-洛阳水席。
4、通过参观和故事讲解认识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感受唐朝作为鼎盛时代的气息。
注意事项:
★如遇天气、场地等不可抗拒因素,主办方有权调整顺序,延期或取消;
★营员入营前须自行评估身体状况,确保身体适合参加本次训练,非本训练造成的伤害、伤病,主办方不承担责任;
★营员有心脏疾病、心理疾病、传染疾病的,主办方有权拒绝参加。
▲安全第一,活动中听从老师指挥,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不得私自活动,离队须辅导老师陪同;
▲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带走留下的垃圾,爱护自然环境;
▲外出参与活动请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如有遗失或损坏,由活动参与者自行承担,组织者不承担赔偿责任;
▲活动当天请穿舒适运动衣和运动鞋,自带水杯,背包,勿带贵重物品手机、电话手表等,丢失自负。
【关于保险】
1. 主办方为每位报名参加活动的孩子赠送一份意外保险;
2. 所有参加活动人员需提供正确的名字与相应的证件号。
声明:报名则代表同意宝贝在活动中的照片可以用于主办方的相关宣传,特殊情况需提前联系报名负责人说明。
研学旅行-行走的课堂
研学在路上
做不将就的少年
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
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
既要读好万卷书
又要行好万里路
都说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游学”的历史
学子远游异地
求师问道,寻求真知
相较游学
研学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使孩子们热爱祖国
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有所思,学有所获
旅有所感,行有所思
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
培养创新人才
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