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和保护儿童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宝塔区第八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防止和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什么是小学化
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开始向小学教育靠拢,在幼儿园的课程、管理、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上面都更像小学了,幼儿教育变成小学教育,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有损孩子心理健康,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1.对身体造成了危害
过早的学习活动剥夺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大脑神经元和神经发展。孩子过早的拿笔写字,孩子手部小肌肉群的灵活度达不到,拿不住笔,就必须用力的去拿,致使孩子写字,需要比大人花费很多的力气。孩子之所以很痛苦的,还要去努力学习,是因为无法反抗大人,而不是真的喜欢学习。
2.过早失去童年乐趣
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由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小学化的学习方式是不顾幼儿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了幼儿的游戏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他们的快乐。儿童教育专家卢琴曾经痛心疾首的说:“我们一些老师和家长把王子和公主早早的赶出了孩子的童年世界。”
3.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很难发展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质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学习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减少了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幼儿之间的交流变少了,导致幼儿认识他人、认识自己的机会变少了。
4.影响孩子的学习品质
上小学时,重复的学习会让孩子认为我已经懂了。形成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这样的不良习惯。容易养成骄傲自满和不勤于思考的学习情绪。但此时学习习惯已经养成,对今后长期的学习生活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
1.适应集体生活
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慢慢建立“个体”和“集体”的概念,体会到“自我”与“环境”的联系。幼儿园里各种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能够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2.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越强的人越能适应新环境,越敢于探索,也越自信。在幼儿园里,老师会让孩子自己动手,整理床铺、自己进餐、穿衣、如厕等,会尽量给孩子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并且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孩子逐渐学会生活自理。
3.社交能力
对孩子来说,在幼儿园和同龄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怎样建立友情、怎样保持友谊、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也会学会帮助别人和感恩别人。除了学习常见的社交礼仪,幼儿园里的角色游戏模拟成人社会,孩子们不仅能增长自己的生活经验,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交往能力。
4.良好的学习习惯
3-6岁,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幼儿园里的“学习”不是学背一首古诗、一个单词,而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会专注把一件事做完,学会不断尝试、坚持不懈,学会去探索未知事物,这些品质能让孩子受用一生。
4.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皆教育,老师们会在一日流程中教会孩子讲卫生、懂礼貌、不偏食、不挑食、爱运动、早睡早起、有安全意识等良好的习惯,并用动静交替的模式,安排好孩子们在园里的作息时间,而这些习惯才是奠定孩子未来教育的基石。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幼儿教育“小学化”都是不可取的。为此,家长们就要清楚地认识到孩子在幼儿园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那就是幼儿园要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完成其学习任务,并在保育教育并重的基础上保证幼儿的语言表达力,空间想像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创造力均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幼儿教育绝不是让幼儿写几个字算几道题那么简单,幼儿园应给幼儿培养出其人生发展所需要的诚心、礼貌、爱心、乐观、坚强、自信、宽容等良好习惯,为幼儿今后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
编辑:中三班
审核:保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