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体智慧 “备”高效课堂】——实验小学二年级集体备课活动

烦恼全吴🌈
创建于2024-06-12
阅读 38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凝聚教师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提高课堂的有效性,2024年6月12日下午,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

      吴思盈老师:本单元主要包括“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用估算解决问题”等四部分的内容。本单元是数概念教学的第三阶段,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通过观察小正方体的变化,建立千的直观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同时初步感知1000有多少,培养学生数感;经历数小正方体、小棒以及借助计数器等数数活动,掌握数数的方法和规律,感悟数数方式的多样;通过了解生活中1000以内数的信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李佳老师:通过让学生对照数轴数彩点并有所发现,达到如下3个目的:一是使学生经历用“百”数较大的数的过程,加深对计数单位及其之间关系的认识;二是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和描述1000,加深学生对1000这个数及“千”这个计数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三是以彩点图使数轴直观化(数形结合),进一步认识数轴,体会数序,同时提供后面练习的素材。

      王丽老师:教材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在编排上也体现了动作感知一表象一概念符号的认知过程,教学时应充分加以注意。如以数彩星的活动为起点,让学生充分地点数等,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小方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王姣老师:首先让学生说出各数的组成,把数与所在数位的计数单位连接起来;其次,给出的数与计数器对照呈现,并使每个数字对应相应的数位,清晰地展现了每个数位上计数单位的个数,这样建立关联后,学生很容易就能够读出数。

      王清老师:近似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其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从数学角度来讲,它又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也是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学时应予以重视。

      陈灿烈老师:在由情境引人加法或减法问题后,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计算的方法,并充分地进行表达和交流,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算出结果。

      张小玉老师:“怎样解答?”环节以两个学生的对话形式呈现了两种策略:一种是列式后不会精确计算; 一种是直接用估算解决问题。后者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重在让学生理解应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所谓“合适的方法”即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无涯,“研”不尽。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每一次的碰撞都有新的收获,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带来更加精彩、更加有趣的数学课堂!

阅读 38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