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热的相关知识,知道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且不同材料的导热能力不同。这些知识是本课设计保温杯的理论基础。
本课有五个主要活动:
1.交流怎样让杯里的水凉得慢一些;
2.测试比较各种方法的保温效果;
3.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4.测试保温杯的保温效果;
5.认识保温瓶的保温原理。
这节课内容较多,因此我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前一节课完成前面三个活动,后一节课完成后面两个活动。
二、教学反思
1.聚焦:交流怎样让杯里的水凉得慢一些
教学时通过提问“冬天我们喜欢喝热水,那么怎样能让杯里的水凉得慢一些呢?”“我们怎样减慢物体热量的传递?”通过交流讨论,展示学生的前概念,聚焦本课的研究主题。
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答案很多。他们认为使用塑料杯,用带盖的杯子,给杯子外面套一个杯套,装在保温杯里面等方法都可以减慢热的传递。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板书关键词,作为下一个活动的实验组。
2.探究活动一:测试比较各种方法的保温效果
通过提问“那么多的方法是否都有保温的效果呢?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从杯子的状况、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保持不变的条件等方面设计对比实验。
因为我们班有八个小组,因此我引导学生设计了八个实验组,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种状况的杯子进行实验,再全班汇总数据。
这是小组实验的材料。加盖的小组使用电子温度计测量会更加准确。
实验结束后,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几种方法都能起到保温效果。加盖可以减少热对流。毛巾和塑料泡沫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保温。
3.探究活动二: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课件出示材料图片,并明确设计要求,小组讨论并设计制作保温杯。
4.探究活动三:测试保温杯的保温效果
课件出示测试要求,各小组进行测试保温杯的保温效果。
比较各小组的数据,反思交流不同小组设计的优缺点。
每个小组学生充分利用所提供的材料,把塑料杯作为保温杯的外壳,不锈钢杯作为保温杯的内胆,在塑料杯和不锈钢杯之间填充棉花、珍珠棉、餐巾纸等材料。有的小组还利用铝箔纸给杯子制作了一个杯盖。
5.拓展:认识保温瓶的保温原理
课件出示家用保温瓶的内胆图和原理,介绍保温瓶的保温原理。
课后继续改进优化保温杯。
三、爱牛教具反馈
爱牛提供的教具有:温度计、多用夹子、珍珠棉、不锈钢杯、塑料杯、陶瓷杯、电子温度计、一次性冰袋等。测试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也可以用冰块来研究。
自己准备的材料有带把手塑料烧杯(盛热水)、计时器、棉花、餐巾纸、布料、铝箔纸、剪刀、橡皮筋。爱牛没有提供杯盖,就用铝箔纸制作杯盖。
这是各小组的实验材料。
建议带盖的塑料瓶子做得再大一点,这样不锈钢杯可以做保温杯的内胆,塑料瓶可以做保温杯的外壳和盖子。
电子温度计只有两支,如果能每个小组配一支就更加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