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日照市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培育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6月12-13日在莒县第一实验小学举行全市"科学家精神"小学科学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会议由市教科研张鸽主任主持,会议内容主要包括课例展示和专家报告。
第一节是郑习媛老师执教的《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郑老师以真实生活情境“用热水给冷牛奶加热”进行导入,采用预测-验证-结论三段式科学探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进行有依据的推测,绘制折线图,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冷水和热水八分钟内温度变化的数据并绘制真实的折线图,师生共同研讨总结实验的数据趋势,探究背后的原因,得出“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热量通常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最终趋于平衡”的实验结论。
第二节课是高杰老师执教的《水的蒸发与凝结》。本节课高老师以观看视频为导入,讲问题聚焦到水的蒸发现象,引发学生对水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随后让全班学生参与科学的实验设计,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加热的烧杯的现象,进一步引发水凝结的探究,由此联系到生活中有关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
第三节课薛鸣老师执教的《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本节课薛老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亲历活动,让他们直接参与"认识常见岩石"的探究活动,借助老师提供的资料卡,亲手触摸分辨对比,岩石之间有什么区别,应该如何区分,使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研究的方法。
参观科技展览,观看科普剧。
郑永春博士执教课例《火星,中国来了》。郑博士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探索了宇宙的奥秘。他首先教学生们如何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辨认出火星,接着追溯了人类观察火星的悠久历史,从早期的肉眼观测到现代的空间探测技术。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郑教授自然而巧妙地穿插一段段幽默语言,一个个精彩故事、心灵启示让学员听得入迷,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和郑教授不断交流互动。
随后郑永春博士做了关于《地球与宇宙科学》的报告。报告主要围绕“地球与宇宙科学的整体领域”、“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学业要求与教学提示”,五个方面展开。
郑老师执教的《月球-地球的卫星》,郑老师设计了三种活动方式:看照片识月球、查找资料了解月球、模拟实验验证环形山的成因。这三种活动方式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观察、阅读、实验的过程中,逐步深入了解月球的特点和奥秘。
日照市科技馆的李馆长从物理学家丁肇中的基本情况、家国情怀、实验成就、科学精神四个方面介绍了这位科学家的人生。对于我们科学老师,如何引导青少年传承科学精神,树立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理想,激发对科学事业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最后,市教科研张鸽主任对本次培训做了总结。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努力通过加强自身素养和能力提升,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到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中,营造科学家精神的课堂,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索意识和价值观念,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科学人才。让科学家精神在小学校园里熠熠生辉,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