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能力评价·初探

方丽华
创建于06-11
阅读 40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科评价旨在通过评价来指引日常教学,如何对数学评价体系进行整体架构?如何探索出符合学生的实际又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模式?是当下我正在努力研究的课题。

一、对数学思维能力评价的系统思考

评价由谁来主导?评价的核心是什么?评价什么?怎么评价?以及学生评价和教师教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皆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明确学科评价定位

在新课程标准中编排了“学业质量标准”和“评价建议”,重点关注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其核心理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评价内容坚持素养导向;二是评价方式注重多样性;三是评价功能追求“教—学—评”一致性。

小学数学评价内容涵盖“四基”“四能”以及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凸显全面性。评价方式倡导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形式。评价不仅关注学习成果,还关注学习过程,强调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提倡伴随教学过程开展评价,并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和结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标。简而言之,评价应回归“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的初衷,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

(二)全面审视现实,分析学科评价的困境

当前的学业水平评价主要以“纸笔期末测试+无纸笔测试”为基本形式。单元考试卷和期末考试卷皆由上级教研部门提供,教师在评价研究方面的关注点依然聚焦于教研部门提供的试题,目的是在各类检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与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学—评”的一致性目标存在差距。

(三)构建全程评价体系,凸显功能

我们需要正视评价现实:一是教师需积极参与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体系的构建,确保评价过程做到知行合一;二是评价活动需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的融合,充分发挥评价在“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方面的功能。

1. 教师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只有一线教师才能确保评价改革得以切实推进。因此,在确定评价内容、选择评价方法以及规划评价过程时,应充分激发每位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摒弃传统考试模式,赋予学科教师评价学生的权力,由教师负责研制评价方案,合理安排学期评价的时间节点和频次,并组织实施。

2. 让评价贯穿学习的全过程。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在有目标、有方法的前提下进行学习。无论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是学业水平的提升,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感悟与积累。而只有基于过程的评价,方能实现此目标。因此,评价研究的重点应从命题研究转向常规评价、作业评价、阶段性评价等与日常课堂教学紧密相关方面的研究,关注扎实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从而提升学业质量。

二、构建系统、科学的测评框架。

新课标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强调全面促进人的发展,而学科核心素养则侧重体现学科特性,并强调其在育人过程中的独特价值。数学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生核心素养不仅体现在各学科领域的核心素养上,还包括跨学科、具有共通性质的通用素养,如倾听习惯、自理能力等。

在小学阶段,教师普遍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期望通过教师的努力,助力学生养成能影响其一生的重要品质。小学生关键学习习惯评价项目在整体上呈现进阶趋势,从最初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逐渐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评价可以按学科内容领域或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并根据学科特点来确定。同时,应考虑评价活动与日常学习相结合的可行性,以及评价结果对于学生和家长的可读性。具体来说,小学数学学业评价可按学科内容领域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分项。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业水平评价需要从评价内容出发,寻求合适的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策略。小学数学学业水平评价可以采用纸笔测评与非纸笔测评相结合的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六种评价方式:日常作业、阶段过关、期末测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及活动展示。

如上所述的四个学科内容领域、六种评价方式,初步构成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评价表。 

阅读 4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