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蚕宝宝

小凡
2024-06-10
阅读 4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根据主题需要,我们在区角里投放了一些蚕宝宝。蚕宝宝一来到幼儿园,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不一会儿就围过来好多的小朋友。小朋友们几乎都没有见过蚕宝宝,所以对它们的出现充满了好奇。

蚕宝宝吃的是什么?

厉承沫第一个发现了桌子上的小盒子:老师,这是什么?

毕子赫听到声音也走了过来:怎么有这么多小虫子?

王文静:我知道,我刚才听着老师说这是蚕宝宝。

纪泠呈:什么,这是蚕宝宝?

老师:对啊,这些是蚕宝宝。

赵惠婷:蚕宝宝怎么这么可爱,我第一次见蚕宝宝。

于诗诺:老师,蚕宝宝喜欢吃树叶吗?

张家辉指着盒子里边的叶子说:这有可能是小草吧。

老师拿出来一包桑叶说:这就是蚕宝宝正在吃的食物。

于诗诺:是树叶,我就说是树叶。

老师:这可不是普通的树叶,它叫桑叶。

厉承沫:桑叶?什么是桑叶?

毕子赫:就是桑树的叶子吗?

老师:对,你们吃过桑葚吗?桑葚就长在桑树上。

蚕宝宝的生活习性

赵奕涵:老师,我也想喂喂蚕宝宝。

老师:可以喂,但手上不能有香味。

厉承沫:啊?为什么不能有香味?

老师:刚才我看说明书,说明书上说“蚕宝宝不喜欢闻香味,包括香水味、香皂味,闻到香味后容易死掉”所以我得先闻闻你的手香不香。

孩子们一听到手上不能有香味,立马开始闻自己的手。赵奕涵闻完后就给我闻,说:老师我的手不香,不信你闻闻。

厉承沫闻完后:我的手有点香怎么办?

老师:可以先不用香皂洗手。

厉承沫:可是手脏了怎么办?

于诗诺:可以用水多冲几遍不就行了吗。

教师思考:在这次的谈话和交流过程中,幼儿不断地抛出自己的想法,充分说着自己对蚕宝宝的疑问,说明蚕宝宝的出现激发了幼儿想要观察探究的好奇心,这无疑是一次幼儿积累直接经验的好时机。

小黑点是什么

        自从蚕宝宝来到班级后,每天都有小朋友想来看看蚕宝宝。但蚕宝宝的生活习性怕光,它更喜欢温暖黑暗一点的环境。但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观察欲望,我们一致商量看完后就把蚕宝宝送回家。

        在观察蚕宝宝的时候,我看到张家辉拿着放大镜边看边说:这里怎么有些小黑点。是不是小宝宝呀?

毕子赫:这个肯定是蚕虫的卵。

厉承沫:我也觉得是蚕宝宝的卵。

  

        在放大镜的加持下,孩子们发现了一些黑黑的小圆球。看到孩子们对蚕宝宝的屎产生了兴趣,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在区域分享的时候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大家。

王恩泽:这些黑点点是蚕宝宝的饭。

肖竣泽:它是蚕宝宝吐出来的饭。

刘钰林:有可能是叶子上的。

教师思考:放大镜其实是观察昆虫标本的,但幼儿能根据以往观察昆虫的经验进行经验迁移,说明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也正是放大镜的加入让幼儿发现了蚕宝宝也会拉屎,不仅没有特殊的味道,还可以放在枕头里,能让眼睛更明亮。

蚕宝宝的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蚕宝宝也有了新的变化。孩子们惊奇的发现蚕宝宝长大了不少,吃桑叶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由之前的两天一喂变成一天三喂。我也适时的给孩子们提供了观察记录表,引导孩子们利用图像表征的方法记录着蚕宝宝的变化。

蚕宝宝的家

赵奕涵:老师,我妈说蚕宝宝会变成蛾子,这个蚕宝宝什么时候会变成蛾子?

老师:等它做茧的时候就快了。

赵奕涵:什么是做茧?

老师:就是给它自己做一个房子。

厉承沫:什么?蚕宝宝会自己做房子。

老师:对啊。你觉得蚕宝宝会给自己做个什么样的房子?

杜墨:我觉得会做个小城堡。

张徐睿:我觉得它会像蜘蛛网一样,把自己粘在上边。

王恩泽:让蚕宝宝去博物馆住着。

徐一卓:我觉得它会做个花朵房子。

赵惠婷:有可能会自己吐丝,自己做一个小房子。

        我没有否认孩子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在区域活动的时候给蚕宝宝搭建一个温暖舒适的小房子。

蚕宝宝结茧了

        在一天早晨,孩子们惊奇的发现有一个蚕宝宝吐丝作茧了,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教室,孩子们都想围过来看一看。

     通过亲眼观察,孩子发现原来蚕宝宝通过吐丝的方法给自己做了一个圆圆白白的小房子,把自己慢慢的包裹起来。

教师思考:

        蚕宝宝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变大,中班幼儿能通过简单的图画或符号进行记录。因此我通过提供观察记录表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记录,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

       通过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愿意说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蚕宝宝的房子会长什么样子,蚕宝宝在新房子里会干什么。最后借助绘本帮助幼儿了解蚕的一生,利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帮助幼儿形成关于蚕的经验积累。

蚕蛾出来了

        早早来到幼儿园的刘牧之发现美工区的蚕茧上有几只蛾子在扑棱扑棱的晃动着翅膀,刘牧之迅速告诉了老师。闻讯听到的小朋友一拥而上,都想看看蚕蛾长什么样子。在这个上午美工区变得热闹极了,大家都想一睹蚕蛾的风采。

逄炤轩:老师,蚕蛾的眼睛好小呀。

老师:是吧,像个小芝麻一样。

于诗诺:蚕蛾的眼睛上还有两个小羽毛,真好看。

老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也觉得很好看。

        蚕蛾陆陆续续从蚕茧里钻了出来,没过几天很快就有小朋友发现了一个新的变化,白白的蚕茧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小黄点。

纪泠呈:老师,蚕茧上有些小点点。

毕子赫:肯定是蚕蛾产卵了。

王文静:我看到了,是一些黄黄小小的卵。

        神奇的是,孩子们发现这些小小黄黄的卵又发生变化了,它们又变成了褐色,有的颜色还更深。这是怎么回事?

       通过查阅资料,原来蚕卵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到2天变为赤豆色,再经3到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如果好好保存这些蚕卵明年还可以孵化呢。听到可以再次孵化的信息后,厉承沫发出了感叹声:也太厉害了吧!

教师思考: 

        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细致的观察以及阅读绘本和查询相关资料,了解了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和蚕的一生。通过照顾蚕宝宝,丰富了对蚕的认知,发展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同时也在进行一次关于生命的洗礼。

        随着蚕蛾的产卵这次观察活动看似结束了,但其实还未完待续,下一次新生命什么时候出现?蚕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这些都是我们还要继续追随和解答的问题。

        相信这段观察之旅一定会给孩子们种下一个爱与探究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引导孩子们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阅读 4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