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焕文89587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个都不能少——记容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调研平贯村各小学教育教学笺言

创建于2020-10-21 阅读2232

  扶贫先扶智,扶智在教育。容县杨村镇贫困村——平贯村的教育教学牵动着容县教育研究中心全体成员的热心。10月20日,初秋的寒意冷却不了覃广娟副主任和教研员冯琳老师的热情。她们一早就直奔杨村镇中心学校,在该校李准督学组长和余东梅辅导员的陪同下,远赴平贯村五间“麻雀小学”进行教学调研。

巍巍大山,前路蜿蜒,调研组依次走访了平贯村所属的荔葵分校、葛麻分校、平贯分校、平田小学和新村分校这五间小学!他们首先到达的是荔葵分校,这是该村学生人数最多的一间学校,全校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共41名学生(包括学前班10名幼儿)。这里的课堂少了一份喧闹,多了几分安静,但却不失专注与认真,笔直的腰杆、凝神的眼神,透露出大山孩子的认真与追求。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互相交换,每人各得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教学思想,我有一个教学思想,大家互相交流,每人各得两个思想,甚至更多。在互动环节,调研组成员与老师们进行了热切的交流。教师们纷纷谈了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也诉说着教学过程的困惑;教研组成员则向老师们分享了他校成功的办校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对老师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教学建议。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师们在互动中收获满满,决心紧跟新时代的步伐,更新教学理念,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葛麻分校,这是一间一师一生的学校。简朴而不失庄重的校门外,调研组正在等候覃老师开门。这是一次别具一格的欢迎仪式——全校师生,一师一生开门迎接!

覃老师的课堂就是这样面对面、一对一、亲对亲,既是老师,更像慈母。调研组在听课中既为这名学生获得一对一的教育而高兴,也为覃老师甘愿清苦,默默奉献,扎根山村教育而感动。

几年前,覃老师听从上级的调配,背起行囊,从山外来到葛麻分校任教。原本热热闹闹的学校,现在只有她和一名学生在坚守,这一守就是两年多。白天,她就和这位学生如影相伴,教他做人、教他学习、教他劳动……晚上,她则与电灯为伴,构思着第二天的教学!窗外呼啸的山风以及冬夜的霜雪已经习以为常!

目睹覃老师对教学的执着与坚守,覃副主任那份对教育的热情、对孩子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不由自主地拿起课本,来了一次近距离的一对一的教学!

教研员冯老师的教学热情不减,尽展女性的温柔、母亲的惜爱、老师的博学,为这名特殊的孩子上了一节温馨的认知课!

虽然是一对一的教学,但教学方法也很重要。教研员冯老师与覃老师共同探讨了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有效方法教育这名特殊学生。

青山依旧在,国旗别样红!诉不尽的关爱,道不完的叮咛!调研组为这对特殊的师生做了一个不是告别,但更胜告别的仪式——照了一张合影照!

送走了调研组一行,师生俩的路会更宽、更平坦!

驻扎在平贯分校的是年过半百的蔡老师和黄老师,该校两位老师三个班。那米黄色的教学楼在鲜艳国旗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靓丽、特别引人注目。干净的校园,文明有礼的学生,热情不减的老教师,井然有序的教学秩序,构成了一幅教学相长的和谐图!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虽然没有山外年轻教师的活跃与热情,但却不失实在与凝练,应教尽教,应学尽学。在评课环节,调研组倾听了蔡老师对山区教学的见解、经验和方法。教研组也肯定了两位老师在授课中的优点和亮点,同时也善意地指出了在授课中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教学建议。

站在平田小学校园内,那醒目的文化长廊,那粉刷细腻的数学楼,再加上那块电子滚动宣传屏,仿佛使人置身于城镇学校之中,只有那远处青黛的群山在悄悄告诉客人,这里是大山深处的一间小学!优质硬件设施的配置,师资力量的重视。为山区孩子就近入学,享受优质教育奠定了基础;为山区飞出金凤凰搭建了腾飞的平台!

  新村分校是一间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小学,更是一间人才辈出的“小名校”。现在有在校生23人,分属二、四、六年级。一直以来,该校的教学成绩都名列前茅。从这里走出的孩子参加2018年的中考,1人考上了玉林高中,6人考上了容县高中,如此高的升学比例在杨村,乃至全县都绝无仅有。如此浓厚的求知氛围,孜孜以求的精神一直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延续。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学好知识,走出大山,博学知识,回建家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而添砖加瓦……

      调研组一行来到新村分校时,已经是下午三点。静静的校园,只有微风的轻拂声。走进教室,调研组成员才真正领略该校学生的自觉与勤奋。有的学生居然不知道有人静悄悄地站在他们身边;即使发现来人,也只是礼貌性抬头相视,然后继续写作业或听课。

       该校的韦老师也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三十年来,他一直扎根山村教学,无怨无悔,岁月的沧桑,已经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刀削般的痕迹,昔日的华发巳经渐白,但丝丝白发阻挡不了他奉献山村教学的热情!

       调研组在感动之余,也和该校老师进行了教学探讨,提出了点滴建议,殷切的鼓励……

      

      

  一个都不能少,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享受优质的教育,是调研组的笺言,也是目标。办好山村教育,为山村送资源、送温暖,体现了党、政府和教育部门朴素的初心和浓浓的关爱!


      编辑审核:余东梅

阅读 22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