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烂漫钟悠扬
触摸历史品古韵
——北京利世志愿者陪伴海淀区视障者参观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北京利世志愿者
创建于06-11
阅读 27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4月25日上午,海淀区盲协二十余位视障朋友在海淀残联领导的关怀下、在十四名北京利世志愿者的陪伴下,前往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参观,旨在让视障朋友通过触摸和聆听的方式感知古钟文物的韵味和钟铃文化之美。

        活动集合时间为九点半,集合地点定在地铁十三号线大钟寺站A出口。很多志愿者提前一小时到达集合地点,准备迎接视障朋友们。

        视障朋友陆续到达,老友相聚,互道问候,笑容洋溢,气氛融融。

        集合完毕,志愿者陪伴视障朋友往目的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进发。途中,志愿者们适时提醒视障朋友们注意台阶、台阶有几级、哪里要转弯,描述路边的风景……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就在大钟寺,大钟寺原名觉生寺。这座由清雍正帝下令敕建的寺庙始建于1733年,即雍正十一年,完成于雍正十二年冬。如今馆内藏有不同时期的各类古钟藏品,是我国唯一一座集收藏、研究、展览、教育、旅游等为一体的古钟类专题性博物馆。

        天王殿的序厅,展厅中间地面有一幅铁质地图。站到正面看,可以看到是永乐大钟钟声的传播效果图。视障朋友们驻足在这里,聆听着悠远谹谹的钟声,感受着永乐大钟的前世今生。

        志愿者们陪伴视障朋友步入大雄宝殿,这里陈列着曾侯乙编钟等比复制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特别为视障朋友用编钟演奏了一曲《东方红》,古朴的乐器经过千古传承,敲击出的仍是华夏乐声,聆听着熟悉的旋律,视障朋友的脸上都绽放出开怀的笑意。

        东配殿是“阅古钟林”展厅,讲述了中国古代钟铃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发展史。视障朋友在这里通过听闻讲解和触摸实物,了解了北方钟和南方钟在形状上的差别和中华制钟工艺的精湛,感受到中华民族钟铃文化历史的绵长与悠久。

        来到寺院的最深处,便是镇馆之宝——永乐大钟的栖身之所。永乐大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铸钟历史上的集大成者,也是国家一级文物。讲解员娓娓道来大钟的历史沿革,用语言描述着它的颜色、形状、尺寸、结构、铸造的文字…… 视障朋友们侧耳倾听,在心中慢慢勾勒出大钟的形象……不禁感叹于中国古代匠师们的高度智慧。

        在这次活动中,新加入的志愿者们第一次切实体悟到视障群体生活出行的不易,立志尽自己所能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同时从关怀维护身边的人开始,再扩展到服务更多的群体,如同这永乐大钟的钟声般层层扩展,远远发散。

【后记——志愿者分享】

志愿者 | 央桑


        大钟寺之行是我第一次参加盲协陪伴引导的活动,感觉要做到细致精准的陪伴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在活动中,我们相当于视障朋友的眼睛,眼睛是给大脑发送信号,我们要把这种信号转成语言,传达给视弱朋友们,想要达到完美的效果是很不容易的。

        通过这次助盲活动,有几点感受跟大家分享下: 

1、陪伴视障朋友行走的过程中,需要观察环境,尽量留出空间,做到准确及时的语言提醒。活动中,我陪伴的视障阿姨走得快,在路口斑马线时导盲杆碰到其他行人。以后活动中要注意应该稳住视障朋友,跟前面的行人留出距离,这样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了。

2、在给视障朋友描述传达的过程中,同时也需要注意环境情况,及时准确的语言提醒,不能顾此失彼。

3、在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内容时,最好有可视化效果,需要动动脑筋来丰富下语言,效果会更好。当时语言贫乏,只能说前面是座钟,再前面还是座钟~~~

阅读 27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