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端午 “粽”享欢乐
——第七中学玉龙湾校区七七班端午主题活教育实践活动
七年七班赵禄霖

菜菜
创建于06-10
阅读 14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 碧艾香蒲处处忙,细缠五色臂丝长”,一眨眼,又是一年端午节到。千百年来,我们沿用着先祖的智慧,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对先祖的思念,企盼着家人安康。为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我校开展了“浓情端午,“粽”享欢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端午节的起源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这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人们组织龙舟队伍,在江河湖海上进行划龙舟比赛,以纪念古代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这项活动不仅体现了对屈原的怀念,也展现了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


      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习俗。粽子是用糯米、豆沙、肉类等食材包裹在粽叶中蒸煮而成的美食。吃粽子寓意着团圆和丰收,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挂艾叶和菖蒲:端午节时,人们会在门前或堂中挂艾叶和菖蒲,以驱邪避害、祈求平安。这一习俗源于古代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崇拜,也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佩香囊:端午节时,孩子们会佩戴香囊,香囊内装有香料和药材,具有驱虫避疫的作用。同时,香囊也是孩子们襟头点缀的装饰品,小巧可爱。


      饮雄黄酒: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饮用雄黄酒,以驱邪避疫、祈求健康。雄黄酒是用雄黄粉末和白酒调制而成的,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拴五色丝线:端午节时,人们会在手腕或脚踝上拴上五色丝线,以祈求健康和平安。五色丝线象征着五方神力,可以抵御邪气和疾病。


      端午祭:在一些地区,人们会举行端午祭活动,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家庭平安和丰收。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对自然的敬畏。

巧手包粽子  诗情咏端午

      一张张翠绿的粽叶在同学们的手中翩翩起舞,一个个有模有样的粽子陆续诞生了。同学们通过和家人学习包粽子,既传承了传统技艺,学习了传统文化,又切身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

彩绳纳吉意   香囊寓祝福 

巧手编彩绳,亲手做香囊。五彩绳是端午节吉祥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活动中,同学们编织出一根根玲珑夺目、色彩斑斓的五彩绳,制作出一个个香味四溢、精致可爱的香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浓情端午“粽”享欢乐。同学们通过此次端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走进端午、感知端午、品味端午,在优秀民族文化的滋养中,体会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在传承中激发了爱国情感。

阅读 14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