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传说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现为我国法定节假日。
节日习俗
吃粽子
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从春秋时期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沐兰汤
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佩戴五彩绳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五彩绳”是端午的必备物品,孩子们用五种颜色的毛根扭一扭做成五彩绳,代表着祈福安康的美好寓意。
➤ 佩香囊
端午节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内装用中草药以及香料,是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投五毒
民间把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合称为五毒。五毒虽吓人我可不怕它拿起沙包变大炮咚咚几下全赶跑!看着眼前张牙舞爪的“五毒”,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射击。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寓意无害虫困扰,强身健体,无病无灾。
南石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端午节活动中,增加了对端午的认知、了解了多样的传统习俗、品尝了独特的端午味道,度过了一个有童趣、有意义的端午节。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只有代代传承,才能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我们始终坚持将中华传统文化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中,陪伴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值此之时,祝大家:端午安康阖家团圆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