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端午,传承民俗”——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五年级(1)班雏鹰中队端午民俗活动

想想
编辑于06-11
阅读 331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一年一度,端午又至。为了弘扬中华传统节日及民俗文化,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五年级(1)班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开展了“浓情端午,传承民俗”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培养有传统文化烙印的现代少年,一起去看看吧!

序 

端午起源

端午节的起源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最初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因忠言逆耳被贬,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鱼虾蚕食他的身体,便在江中投放粽子,以此来保护他的遗体。从此,端午节便与屈原的名字紧紧相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盛宴,“粽”磅来袭


片片艾草绿,家家粽香飘。端午节少不了美味可口的粽子。瞧,同学们正在学习如何包粽子。把粽叶捋整齐,填上糯米,裹上粽叶,扎好线绳……在家长们的指导下,同学们逐步掌握了包粽子的方法。

从捋粽叶、加馅料到裹粽叶、系绳子,手指翻飞之间,一个个粽子像小元宝一样纷纷展现。现场不时传来欢声笑语,让大家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回归传统,气氛温馨而热烈。

一折,一塞,一系,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粽子绽放指尖。在此过程中,同学们的劳动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文化的传承也在一个个粽子间传递着。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一粽一寻念,一叶一开始。

在这一叶一米之间,我们不仅包裹着美味,更包裹着对孩子们的无限期许。愿这传统的滋味,成为你们心中的灯塔,指引方向,无论世界如何变迁,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浓情端午 传承民俗

铅墨丝丝浸染着纸张,字形盈盈展现着优雅,汉字之韵透露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热爱。          

书法寄情怀,笔墨迎端午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五彩绳又叫五彩丝,端午节系五彩绳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

从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到挂菖蒲、点雄黄、佩香囊的传统民俗

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端午不仅是美食与竞技的盛宴

更是文化与情怀的传承

在古代,端午节挂香囊有着驱病挡灾、祈求平安的寓意。同时互相赠送香囊,也象征着相互的情谊如这香囊的香韵一样,持久,舒适。“点雄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将雄黄混合朱砂,点在额上,能驱避百虫,寓意平安。

端午的艾草,声名远扬,插几株挂在门楣上,不仅能驱走蛇虫蚊蚁、提神醒脑,艾草的香味是独属于端午的味道。

福安人过端午节吃的节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烧饼,另一种是粉饼,也就是以面粉和白糖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饼。福安人吃节饼的目的,和老北京人吃五毒饼,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差不多。

我们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让孩子们在文化、文明熏陶下,感知端午,走进端午,体会传统节日的快乐与童趣,体验节日中蕴含的意义。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含着我们民族独特的美学精髓,在这场端午节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走进了端午节的文化,更体会到了我们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端午临中夏

时清日复长

实小龙江校区

五年级(1)班全体师生

祝愿大家年年岁岁皆如愿

岁岁年年长安康

阅读 331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