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与人生

Colin
创建于2024-06-10
阅读 35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言曰

身处逆境思古言,心存感恩出困境。

   直面人生低谷时,六不法则助人生。

     

      一、尊道贵德,不昧良心。

    老子说,做人要"尊道贵德",意旨做事凭良心。世道易变,几千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理念都在变,但追求正义、推崇善良的本心没变。    

    王阳明心学提倡"致良知"。一切言语行为,难逃众人法眼。恃强凌弱,会遭谴责;积德行善,众口皆碑。

    二、吃亏是福,不怕糊涂。

    "吃亏是福"不是吃闷亏、上傻当,而是要练成一个不斤斤计较、不为俗事操心的大智慧。     

     美国管理学家卡耐基指出,想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需要在制定目标时无比精明,但过程中要适当地糊涂。            

       任正非曾言,要有适当的"灰度"管理,而灰度就是妥协,就是"糊涂"。适度"糊涂",能团结尽可能多的人,让大家帮助你达成目的。

        三、世本无事,不自扰之。   

    公理曰: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正如鸡叫天明,鸡不叫天也会明。有些烦恼,想就存在,不想亦存在。如果把厄运、倒霉、不顺总记心头,就有点 "庸人自扰"。面对无法避免、无法解决的结局,最佳解决方案就是不自忧,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四、顺势而为,不争天命。

   《三国演义》,诸葛亮苦心营造上方谷埋伏,本以为一把大火能全歼司马懿,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得亮之心思彻底破灭。诸葛仰天无言,堪为经典。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顺势而为,接受现状,积极应变,方为上策。

    五、与世无争,不言为智。

   《道德经》处处透漏"不言"、"不争"智慧。"言多必失",口若悬河地讲,再有技巧也难免踩进别人的雷区;知而不言道,才是更聪明的行为。

"智者不言"是境界,"心性不争"须修行。老子讲,"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你把"不争"修行到位了,才能调整心态,去争那些你真正在乎的东西。

      六、知足常乐,不惊宠辱。 

     苏大诗人东坡,官场沉浮几十年,总结人生经验:"知足常乐,宠辱不惊",其中重点就在这个"乐"字。目标未达成也好,被误会、嫉妒也好,最关键的是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思考对策。

阅读 35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