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伤寒论》系列讲座第十讲
附子家族横刀立马 过关斩将天下称雄
主讲:王俊孝
【321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3两(去皮 ) 芍药3两 甘草2两(炙) 生姜3两 大枣十二枚(劈)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一:桂枝汤的发汗是温和的,麻黄汤是发汗药。
二:桂枝加附子汤是表阳虚,而不是里阳虚,里阳
虚是茯苓四逆汤,或者真武汤。
三:阳虚的人,桂枝汤照样发汗
四:通过发汗,导致阳虚,说明阳气是从血液渗透出来的,汗血心是阳气结合在一起
五:桂枝汤是止汗的,本方也是止汗的,但区别是桂枝汤汗后人不虚,本方是汗后很虚。
六:注意:本方不能叫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是治疗风的。
【281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4两(去皮)附子二枚(炮) 甘草2两(炙) 生姜3两(切)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渣,分温三服
七:其人恶风,暗示感冒没有好。
八: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九:“自汗”“盗汗”
十:附子补阳,服含有附子剂时,禁食生冷
非常重要 。
十一:脉浮紧,脉浮缓,只要出汗,都是桂 枝加附子汤证,前提是出汗后人很虚。
十二:宋本,桂枝汤和麻黄汤中间地带有大青龙汤的脉象,桂本是桂枝汤和麻黄汤的中间地带是桂枝加附子汤;
十三:脑膜炎,多发在小儿,遗留下后遗症,小儿麻痹,本病是《疹病篇》,但脑炎是发热,怕风,怕冷,出汗不止的时候,有桂枝加附子汤症。
十四: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是表阳虚,而不是津液不足,津液不足是加人参,本方不加人参。
十五:中医的气化功能,《黄帝内经》“气化则能出焉”。
抓主证:
1: 脉浮,自汗
2:怕风,怕冷
3:小便困难
4:四肢僵硬,抽筋
附: 当归生姜羊肉汤
寒疝:腹中痛及肋痛里急者,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3两 生姜5两 羊肉1斤
人体血分多则生热,水分多则生寒,腹为足太阴部分,脾为统血之脏,水生血寒则腹疼;胁下足少阴部分,肾为寒水之脏,水气太盛,则胁疼而里急,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羊肉以补血,生姜以散而其疼自止,虚寒甚者,可于本方加生附子一枚。
歌曰:
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
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齐氏医案 清·齐秉慧 P67页
曾治钱仲仁,患喉痹,阴火上蒸,津垢积而成块,坚白如骨,横于喉间,痛痹异常,其证恶寒嗜卧,二便不利,舌昔滑而冷,口不渴而懒言。观诸证形状,总属虚寒。何以二便不利?盖为阴邪上逆,喉间清涎成流而出,津液逆而不降,故二便不利。吾用生附子驱阴散寒,熟附片助阳温经,桔梗苦以发之,炙草甘以缓之,半夏辛以开之,阿胶以润咽膈。服一剂喉间白骨即成腐败而脱去其半,痹痛稍缓,略可糜粥,小便渐长,三四剂而大便行,粪多且溏,如是十二剂而愈。
汗出畏寒
秦伯未医案:某某,男,40岁。感冒发热后,因多汗形寒不退来诊。询知头不痛,不咳嗽,四肢不酸楚,但觉疲软无力。向来大便不实,已有十余年。诊其脉沉细无力,舌苔薄白而滑。有人因自诉感冒,且有形寒现象,拟用参苏饮,我认为参苏饮乃治体虚而有外邪兼挟痰饮的方剂,今患者绝无外感症。尤其是发热后多汗形寒,系属卫气虚弱,再予紫苏温散,势必汗更不止而恶寒加剧。改用桂枝加附子汤,因久泻中气不足,加黄芪,并以炮姜易生姜两剂见效。
《谦斋医学讲稿》1964 1 120)
按语:本案从病史到病证,皆露一“虚”象。前医不问病史,不审懂病机,不察脉证,而妄投温散,主以参苏,致令汗更多而寒更甚。秦老详察舌脉,切切辨证,断为卫气虚弱,中气不足,改进桂枝加附子汤,并以炮姜易生姜,加黄芪,切中病本,两剂大效。
房后伤风
刘渡舟医案:王某某,男,25岁。患者身材高大,体魄雄伟。夏季某日与妻子同房后,因觉燥热而置两腿于窗户之上,迎风取爽。几天后,左腿疼痛,左小腿拘挛而屈伸不利。针、药屡治不效。脉弦迟,舌苔水滑。
桂枝18克,附子12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7枚,木瓜9克、独活6克。
服药2剂后,痛止腿伸而愈。
《经方临证指南》1993 :4)
按语:房事之后,精泄而内虚,不知慎护,但图凉爽,使风邪乘虚而入。《素问·风论》云:“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脉弦迟而舌苔水滑,则阳气内虚。外有风邪,内有阳虚,治宜扶阳解表,两相兼顾,用桂枝加附子汤,再加木瓜以利筋骨,加独活以散风气。刘老还认为,本方有温经散寒之用,可治风寒肢痛。若因风寒痹阻之麻木不仁者,可酌加当归、红花等理血之品,则起效更捷。
闫云科《临证实验录》崩漏
李某,女,40岁,芝郡人。素日形体消瘦,虚弱多病,今年妊娠五月行引产手术,术中出血较多,迁延半月方止,亦未及时调补。术后36天,复又见红,量多色淡,微有血块,少腹不痛, 自认为月经,未予重视,七日血不减。始就医。先用消炎、止血剂不效,后又行刮官术,量虽减,犹未止。透延月余,致虚衰益甚。头晕目眩,体倦无力,昼不思食,夜不得寐,心悸筑筑,汗出津津。近复因食水果患泄泻,一日三四行。恶心嗳逆,肠鸣后重。本属至虚之体,复遭创伤、伤食之苦,真乃“船破偏遇顶头风、屋漏反遭连夜雨。”询知自引产后, 时发热, 自汗出,汗后恶寒,口不干,不思饮。视其面色萎黄,爪甲少红,舌淡白,苔薄白。切诊脉象沉缓无力,腹直肌紧张,无压痛。观其脉症,知其气血两虚,营卫不和,阳气失固,故漏、汗、利诸症一时并见,治当调和营卫,补阳益气。拟桂枝加附子汤加味:
桂枝10g 白芍10g炙草6g附子6g 白术15g黄芪15g生姜10片红枣5枚、二剂、
二诊:崩漏停,下利止,知饥思食,发热汗出、心悸失眠亦轻。仍恶寒,脉象弱。拟原方二剂。
三诊:发热汗出止,不再恶寒,诸症悉轻,嘱服归脾丸善后。
按: 《伤寒论》 20条云: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指出阳虚液脱之病因、症状及治方。证之临床,桂枝证加阳虚液脱者,即可投用,不必限于发汗与否。如本案久漏不止,为阳虚液脱之因,亦系遂漏不止之“红汗”也。故投桂枝加附子汤以治。可见伤寒方非囿于治伤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