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迷恋游戏,耽误了学习,伤害了身体,影响父母关系,疏远同学的交往。让许多老师头疼,让家长一筹莫展。对学生沉迷游戏我们该咋办?为此省林敏名班主任工作室于六月八日举办了一次线上案例分析活动,主题“家校联手促成长 远离游戏向健康”,听听工作室的老班们是如何支招的吧!
班级案例
“中考来临之际,我班有一个男生特别聪明也特别爱玩游戏。但这个孩子自控能力较差,一回到家,就一头扎进游戏里面,一玩就是一个通宵,甚至是放假几天就玩几天,不吃不喝不睡,不刷牙不洗脸。等到学校后开始补觉,一连几天睡不醒,上课睡不醒,成绩自然下滑的厉害。我多次跟他谈话,都是无疾而终。怎么也走不了他的内心,也唤醒不了他。所以我期待大家能够献计献策帮助这个孩子,让他从游戏中走出来,投入到学习当中来,迎接中考”。
工作室成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和做法,积极建言献策。
活动总结
1、深度沟通,了解玩游戏的原因。可能是出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缺乏父母家人的陪伴产生心里空虚,用游戏来打发时间,一步步沉迷其中。可能是自小因家人的溺爱而进入了游戏空间,家长放纵其行为并且没有进行科学的指导,再加上逆反心里的影响而造成无度的游戏娱乐,一步步失去自我控制。可能家长对孩子小时候就没有培养丰富的兴趣爱好,生活单调,仅仅关注学习。孩子也只有通过游戏来释放压力,进而导致玩游戏成性。可能是家长的溺爱对孩子一味的让步或甩手管理,让他们小时候就没有养成规则感。家长也一直在满足他们,直到今天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时,一切说教和恐吓都是那么无力。
2.驱使改变
回忆激其改过自新。回忆自己是在啥时间开始喜欢上了并如痴如醉的迷恋上了游戏;回忆自己有没有曾经自责过自己如此地玩游戏而让学习弄得一塌糊涂;回忆家长是否曾经好言相劝过或多次责备过;回忆身边的好友是否好言相劝过;回忆曾经因为迷恋游戏导致学业无法完成而受到老师多次批评教育的情形;回忆每次因自己彻夜不眠去玩电子游戏后的第二天的精神感受和身体不舒服度,为此曾经后悔过不?通过多种回忆来帮他激发悔过自新的心理准备。
今昔对比助自新。自己的好友是否如此的迷恋游戏?他们是如何调控学习与游戏的时间支配?他们因为迷恋游戏而学习成绩是否也受到如此大的影响?对比与身边同学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因嗜好游戏而带来过伤害没?如高度近视、面黄肌瘦、每天白天嗜睡、食欲不振等情况。通过多种对比让他进一步认识到游戏的深度危害,使其理性认识其危害而激起放弃过度玩游戏的想法。
用案例助攻自新。通过列举所见到的因放纵自己玩游戏导致学业跌倒谷底的学生案例来改变他,那些学生原本就是能考入名校的学生,然而今天却在吃生活的苦。助力他放弃游戏的恶习来改变自己。
3.制定计划
(1)家长陪伴。以身作则,孩子写作业时家长不玩手机,用阅读相伴。节假日与孩子一起读书、玩积木、浏览新闻或访友等,用积极的生活填补了空虚的闲暇时光。
(2)科学安排节假日。老师可以在节假日里给学生布置读书任务,建议家长来陪读。节假日家长可以征求孩子建议来一次亲子游,冲淡学习的压力,冲走游戏的渴望,厚置家庭温情。陪孩子去打乒乓球、篮球、跑步等体育活动。让他喜爱一项运动、听听音乐、喜欢一本书、乐于一次远足户外游等健康活动,孩子就慢慢淡忘游戏。
(3)自主制定进步计划。找到家长、身边的好友、身边的老师一起帮他制定“丢掉游戏 走向健康”的生活计划。远离手机—尽可能减量游戏—按时按量完成各科作业—再次减少游戏量 —卸载游戏—忘记游戏—获得健康生活方式—学会合理自主支配自己的时间。
总之,教育沉迷于游戏的孩子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耐心和恒心。通过沟通、制定计划、提供替代品、监督游戏、榜样作用和建立支持系统等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戒除游戏瘾,建立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
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可能是一年,甚至是几年,乃至十几年。所以我们要改变一个习惯可能也需要一年,甚至几年。我们要学会接力育人,共同育人!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林敏校长对本次活动作了最后的建设性的总结。
每一次案例分析都是对班级管理的又一次深挖掘,我们不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我们的素养,也是为了让我们班主任之路更平坦,为了更好的应对各种各样的班级事务,感谢大家积极献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