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缘起
大班孩子即将迈入小学的大门,陌生又充满新鲜感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呢?孩子们对小学的各种话题充满了好奇,小学里的一切活动也成了他们日常最关心的话题:
“我妈妈在小学工作,我去过!那里很大!”
“我姐姐在小学上学。”
“我在外面看到过,有一个很大的操场。”
接下来,一系列关于《探秘小学》的探究之路开始了…遵循孩子们的意愿,我们一起了解了周边小学。
《指南》中指出:5-6岁儿童社会适应的合理期望是“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不久,大班的孩子们就要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启崭新的人生旅途!面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孩子们的内心充满着向往和期待,同样也有无数个小问号......
探索一:我心中的小学
在孩子的谈话中,发现有的小朋友对小学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还有部分小朋友对小学还是很陌生的,于是应小朋友的要求,回家同爸爸妈妈们一起展开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在调查表上。一起亲子调查探讨了解小学期望与生活以及入学心情。
调查表显示:孩子们对于未知的小学生生活充满着向往和担忧,我们一起来听一下他们的心声吧!
黄安哲:“我上小学想交很多爱运动的朋友。”
许廷硕:“我上小学要交写字好的朋友。”
安孙雨琪:“听姐姐说,课间十分钟可以干很多事。”
刘佳怡:“我想吃小学的饭。”
杨依阳:“我想看看小学的餐厅。”
何子悦:“上小学后,我害怕幼儿园倒闭。”
杨天乐:“上小学作业太多,怕写不完。”
黄安哲:“上小学,我还能和大二班的小朋友在一个班吗?。”
杨依阳:“我担心40分钟的课,中途我想上厕所怎么办。”
教师的思考: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在身心准备中建议:“发现每个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兴趣点,多从正面引导,减少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压力和负面感受。”因此,我们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去了解幼儿的想法、问题、担心或规划,从而帮助幼儿做好良好的身心准备,所以倾听幼儿真实的想法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谈到小学,孩子们既有担忧和向往,心情五味陈杂,那小学到底是什么的呢?
探索二:小学知多少
在晨间谈话的时候,孩子们围绕着小学的话题提出了各种疑问,并希望用绘画的形式画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小学,我想知道……
王淼芯:“教室里有什么?”
何子悦:“小学教室长什么样?小学的凳子是什么样子的?”
黄安哲:“小学是怎么上课的?小学有多少学生?”
杨天乐:“小学的门有多大?操场有多大?”
杨依阳:“小学里是怎么睡觉的?”
孙湘楠:“小学课间十分钟都干些什么?小学的黑板长什么样?”
孩子们充分发挥创意,一个个栩栩如生、奇思妙想的“小学”呈现在大家面前,让人眼睛一亮,原来孩子们对小学的期待是如此丰富呀!
教师的思考:
听了幼儿们的想法,我们感触颇深,同时更加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了解幼儿真实的心理活动。 孩子们提出对小学的困惑后,我们尊重孩子,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探索三:走近小学
对于小学,孩子们的印象各不相同,但小学真的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出发去了解小学吧!
小学我来了
参观小学是最直观的体验方式,小朋友们都非常的期待,迫不及待地想去小学参观。
到达小学门口啦!
参观小学的部室
观察种植区,参观小学餐厅
和小学生一起做课间操,了解小学社团
体验小学课堂,耐心听讲中
参观小学的部室
哥哥姐姐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节目
黄安哲:“ 小学的教学楼好高呀!”
何子悦:“ 小学绘画室材料很多,我真想画一幅。”
杨天乐:“我看到哥哥姐姐们再练跆拳道,好酷呀!”
王淼芯:“哥哥姐姐们的表演真精彩!”
烈日炎炎的夏天,阳光照耀着整个学校,半天地参观体验活动落下帷幕,孩子们意犹未尽,兴奋地表情出现在稚嫩地脸上,他们朝着镜头摆出超萌地手势和最甜蜜地笑容,将这次参观小学定格在照片上。
我的发现
参观小学后,孩子们发现小学与幼儿园之间有许多地相同和不同之处,于是他们用画笔记录了自己的想法。
黄安哲:“小学画画工具有毛笔,桌子也非常宽,我们在幼儿园吃饭画画都是一张桌子。桌子凳子也不一样,他们的东西我们都没有。”
周奕煊:“小学的操场很大,操场上设施也很多,有羽毛球场,有打乒乓球的,有投篮的地方。”
闫昊铭:“小学的黑板是粘在墙上的,我们幼儿园的黑板是移动的。”
王淼芯:“小学的餐厅特别大,真期待在里面吃饭。”
教师的思考:
孩子们带着向往,去参观了小学,解答了心中对小学的困惑,了解了小学生的一日生活,知道了小学的模样,激发了孩子们想做小学生的愿望。同时,运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来记录小学与幼儿园的异同之处,更加深幼儿对小学的了解。
探索四:课间十分钟
在去参观小学时,很多小朋友都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小学的哥哥姐姐们在上完课后会有一个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对此也是非常的感兴趣。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课间十分钟吗?”
何语欣:“课间十分钟就是用来和朋友玩游戏的时间。”
王嘉谕:“课间十分钟可以上厕所。”
黄安博:“课间十分钟可以玩玩具。”
王诗妤:“课间十分钟可以把下节课的书拿出来。”
那我们一起看时钟,体验一下十分钟吧!看看十分钟里,分针和时针走了多远?
幼儿感受十分钟后,孩子们在表盘上转出“十分钟”的位置,细细数着十分钟里,分针行走了多远。
师:“课间十分钟你想干些什么呢?”
许廷硕:“我想去接点水喝,还想跳绳。”
杨天乐:“我想去打羽毛球。”
闫昊铭:“我想去上厕所,再玩下区域。”
安孙雨琪:“我想在操场和小朋友玩自主游戏。”
何子悦:“我想跳绳,我想踢足球和打篮球。”
杨依阳:“课间十分钟,我想喝水,玩玩具,上厕所”
孙湘楠:“我想做手工。”
让我们一起体验课间十分钟吧,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分为室内,室外活动。
室内课间十分钟
室外课间十分钟
教师的思考:
课间十分钟它对孩子们有着重要的意义,考验着孩子的时间概念、自理能力、计划与执行力以及自制力等。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自主安排课间活动的内容、以培养孩子们自我计划、自我负责的意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随着可见十分钟活动的开展,有些孩子们会把“课间十分钟”和“随便玩”画上等号,兴奋的和朋友一起玩,十分钟很快过去,但问题也随之发生。
我们遇到的问题:
杨天乐:“我发现十分钟好短呀,我都还没有搭好。”
王淼芯:“我在画画,我的画还没有画完。”
任智皓:“我都没来的急收拾呢。”
黄安博:“我只玩了一样,我还想玩其他的,时间就到了。”
教师的思考:
短暂的十分钟给予了孩子们一场新奇的体验,这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非凡。体验之后,孩子们对自己的课间计划重新进行了审视,这是厘清事情主次关系的过程。在一次次体验、审视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慢慢地找到度过课间十分钟的最优方案。
课间十分钟再计划
梳理后,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于是重新制定了自己的课件十分钟计划。
经过讨论,孩子们一起梳理了课间十分钟要做的三类事(生活活动:喝水、上厕所、穿脱衣物。放松活动:和朋友聊天、户外活动、看书、课间活动。准备活动:准备下节课的书本和学习用品。)
教师的思考:
短暂的十分钟给予了孩子们一场新奇的体验,这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非凡。孩子们在真实的经历当中逐步学会更加周全地去考虑一件事情,对于十分钟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建立起事件与时间的联系,时间管理能力有所提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
探索五:学戴红领巾
课间十分钟结束,在区域活动时,孩子们在角色区吵吵闹闹,原来是在体验小学课堂时,孩子们对小学老师讲的佩戴红领巾充满着好奇,应小朋友的兴趣要求,我们随即展开了“学戴红领巾”活动。
通过看视频,我们了解了红领巾的形状,戴红领巾的方法,孩子们尝试着戴红领巾,并学会了收纳红领巾的方法。
教师的思考: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学习下,尝试佩戴红领巾,当他们成功系上红领巾的时候,喜悦感和自豪感跃然而出,并将红领巾投放到区域里面,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也可以进行尝试佩戴红领巾。
探索五:对话小学生
探秘小学,孩子已经了解小学的基本情况,为科学做好入小学前的准备,帮助小朋友们全面、直观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他们做小学生的强烈愿望。小朋友们利用假期生活,和上小学的哥哥姐姐们展开的互动交流,一起来听听吧!
视频中,大班的小朋友们瞬间化身“好奇宝宝”,对哥哥姐姐们进行访问。孩子们的问题可多了!哥哥姐姐们耐心地为大家解答,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听着哥哥姐姐们的讲解,孩子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小学学习、生活无限的向往和羡慕,也对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着期待。
此次互动分享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小学校园生活的无限魅力,让孩子们对上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有了无限的憧憬,也为今后孩子们进入小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一起期待小学的那些事吧!
学习与发展
幼儿学习与发展: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探秘小学”主题源于孩子本身,这更好地调动了幼儿自身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孩子们既有了上小学的意愿和爱做一名小学生的情感,也获得了有关小学生活的知识经验,有了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萌发了探究的愿望,了解和感受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过程中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问题,儿童视角下的课程更真实、更贴近生活,也更具有创生性,而以平等的态度与幼儿对话,更能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关注幼儿在多方面得到发展。
教师感悟:
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家长非常重视和关注的内容,它直接关系着幼儿进入小学后的适应程度。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依托前期的思考和调查,通过和小学的亲密接触以及各种模拟小学生活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切身体验以寻求答案。希望让他们能自然过渡到小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
总结与反思
通过“探秘小学”课程活动,我们引导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获得更多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从与孩子一起交流入学前的感受入手,收集孩子们关于小学生活的问题,孩子们从不同角度了解小学生活,为上小学做好物质、能力、心理等各方面的准备。在课程中,家长的帮助尤为重要,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活动中家长介绍小学生的行为准则,让孩子心理上有所准备,按时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习惯,会写自己的名字,提前了解周边小学。在课程记录中,视频记录不充分,孩子自主性及教师的支持较之前来说,有所进步。接下来我们将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做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幼小街接”的每一帧画面,是思想碰撞的火花,是真情流露的美好,更是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奔赴。
编 辑 / 图 片 :白 欢
初 审 : 郭 姗
终 审 :王 黎
西 安 市 高 陵 区 曹 家 社 区 幼 儿 园